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法門名義集 理教品法門名義第四(李師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理教品法門名義第四 

  三佛 法佛。報佛。應佛。是三佛也。法佛者。佛之法身也。名為法佛。凡聖俱有。隱顯則異。惑障未除。佛者性常隱。煩惱既盡。法身乃現。但由了因出。不從生。因有。報佛者。佛之報身。名為報佛。修因得果。名之為報。應佛者。佛之應身。名之為應佛。隨惑應現。名之為應。始習聞思修。習能觀了法身生成報應。故般若論雲。於實令各了因。亦為余生因。

  三寶 佛寶。法寶。僧寶。三寶有三種。一者一體三寶。法身體有妙覺。名為佛寶。法身體有妙軌。名為法寶。法身離違爭。名為僧寶。二者別相三寶。丈六化身以為佛寶。不說教法以為法寶。大乘十信已上。小乘初果已上。名為僧寶。三者住持三寶。泥龛素像以為佛寶。紙素竹帛以為法寶。凡夫比丘以為僧寶。

  三藏 修多羅藏。诠戒定二學隨機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學。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學。亦名阿毗達摩藏。此三藏約大小乘分為二藏。所謂聲聞菩薩藏。

  三乘 聲聞乘。緣覺乘。佛菩薩乘。

  五乘 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佛菩薩乘。能運眾生從因至果。故名為乘。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義谛。亦名真谛。謂緣法不目名用萬差別言顯相。皆是世谛。谛者實也。於凡是實。於聖非實。故名世谛。第一義谛真妄平等垢淨不二。凡是無實無相無诠。皆是第一義谛所攝。出世聖人乃證斯理。最實無比。故言。第一義谛。諸佛說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違反。故維摩經雲。無我無造。無受善惡之業。亦不之。上明無造受。下說有善惡。上下句豈相反樂。故有理有會通。不可偏取。世人有著空而背教者。豈不迷惑哉。

  四谛 苦谛。集谛。滅谛。道谛。是為四谛。四谛有二。一者小乘有作四谛。二者大乘無作四谛。生死果為苦。煩惱為集谛。寂滅聖是名滅聖谛。以無二法得道。是名道聖谛。大乘無作四谛。觀苦聖谛。知集無和合。是集聖谛。知滅無滅。是滅聖谛。以無二法得道。是名道聖谛。

  三法印 一切作法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無常有為作法體藉緣興。遷變非恆。故名無常。無我一切諸法體無性實自在之功。故名無我。別依大乘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涅槃寂滅者。三毒六垢永離無余。山體恬怕。名為寂滅。若依大乘亦通理滅。此三法鹹言印者。揩定不移故為印。

  六垢 害恨惱诳高谄。

  四優壇那 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四種悉檀 世界悉檀。各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此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並八萬四千法藏。悉皆是實。無相違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有以對治悉檀故實。有以第一義悉檀故實。又有佛二夜經中說。佛從得道夜至涅槃夜。是二夜中間所說經教。一切皆實不顛倒。此悉檀名並其下言說。並出大智度論第一卷中。

  十二部經 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為十二部經名藏。修多羅者。是一切本經一切論法。從如是我聞至歡喜奉行。無問卷數多少。皆言修多羅。祇夜真說偈不重說。受記經如釋迦如來為彌勒授記。於來世當得作佛。是授記。伽陀是重頌偈不直說也。優陀那是無問自說經也。尼陀那是說因緣經。阿波陀那譬喻經也。伊帝目多伽是界經。亦名本事經。阇陀伽是本生經。如佛世尊本為菩薩時所有受身是也。毗佛略是。廣經。謂大乘方等經典其義廣大。猶如虛空。阿浮陀達摩者。名未曾經也。如佛初生十方各行七步。彌猿奉蜜[竺-二+品]白項猶聽法。如是等本名未曾有經也。優波提捨是論義經也。如佛世尊所說諸經分別廣說辯者相根也。

  三種般若 一者實相般若。二者觀照般若。三者文字般若。實相般若以理為體。體絕虛假。目之為實。印體表彰。名之為相。亦可以其無相為相也。觀照般若以智慧為體。體是般若。觀照是用。體用合說故名觀照般若。文字般若以音聲言教诠提為體。文字非般若。何以名般若。一能生般若。二能诠般若。因中說過果故立般若也。

  二種涅槃 一者性淨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淨天真之理。體通三世。其德圓備。本無增減。雖隱顯從緣。而體無染累。故就實彰名。稱曰性淨涅槃也。方便淨。含靈禀識。雖有真性。煩惱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須籍善知識開示。有方順教傳修理鑒理事。解觀漸增。煩惑捐盡。爾乃體用行成報用方便。是以果不自克功用差巧滅累而成。故從能為自名曰方便淨。分別性(五根六塵為分別性)依他性(識體為依他性)真實性(真如為真實性)。

  二無我 一者人無我。二者法無我。人無我亦名眾生空。亦名人空。始從眾生空乃至佛空。是名人空。以龜毛破。法無我亦名法空。眾生五陰空。乃至佛五陰空。是法空。五陰是成眾生之法。五陰體空。是名法空。已上兔角破。

  三無性 一無相性。二名生性。三無性性。無相性者。根塵等法據理本寂。名無相性。無生性者。本識等心據理不起。名無生性。無性性者。雙泯前二名無性性。無性體一。以從诠故立其三名。真法離相。名為無性性。

  三空 一者空三昧。二者無相三昧。三者無願三昧。三空之稱生於惑計。惑計雖眾。大統唯三。對惑辯空。空亦三矣。三惑者。一滯有故遣以空。二者有狀故祛以無相。三存情願故蕩以無願。空三昧生陰靡實。俱以為空。垢止此空。名空三昧。無相三昧空絕有狀。以為無相。凝慮無相。名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空義稀求。以為無願。晏然無願。名無願三昧(本音三昧漢言調直)。

  三無為 數滅無為。非數滅無為。虛空無為。數滅無為大小二乘。用智慧品數。以斷煩惱。隨分滅處。名曰數滅無為。非數滅無為。謂世間萬物成必有壞。久則自滅。不自智斷。草枯木朽。花雕果落。如此之類。名非數滅無為。虛空無為虛空之處體非作法。名曰虛空無為。

  十八空 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此十八種空者。是惑之次第也。眾生之惑不可頓除。聞起執觸語生滯。故須十八種空遣惑。六足大智度論廣釋其義。義大言多。不能具載。

  三轉 一者示相轉。二者勸相轉。三者證相轉。示相轉者。謂顯示有作無作四谛之相。是苦是集是滅是道。名示相轉。勸相轉者。謂勸知勸修四谛之相。經言。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是之勸相轉也。證明轉者。佛言。苦我已知。集我已斷。滅我已證。道我已修。是名證相轉。經雲。三轉*輪於大千。謂此義也。亦可轉三乘教。名為三轉。

  七種善 初中後說善。其義真實二。言辭巧妙三。其音清淨四。純一無雜五。具足清白六。梵行之相七。

  五明論 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功業明。內明者。佛所說者名教內論。因明能屈他論。自申己義。名為因論。聲明顯示一切音聲差別巧便言辭。名為聲論。醫方明者有四種。一者顯示差知病因。二者顯示病因。三者能顯示除已起之病。四者顯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功業明顯示種種世業成就。此五種明處菩薩悉求。

 

上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b24 滅谛 二 解脫的層次
下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b25 滅谛 三 解脫的重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