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瑞法師:不要忽視生活中的小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要忽視生活中的小事
如瑞法師
 
      菩提心有二種,一種是行願菩提,一種是勝義菩提。行願菩提是就事上來修菩提心。首先我們了解了眾生的苦難,而且確確實實也想讓他們徹底地從苦難當中解脫出來。從心靈深處發起來像佛那樣的大悲心,就是成就了願菩提。但是,要落實在行為上,就需要我們平常所說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等。所以這二者合起來才能叫做行願菩提。
      如果再深一步,可以上升到勝義的菩提心。勝義菩提是通過內在的修行,直接去親證佛所講的般若性空的道理。行願菩提,是聚集我們的福報;勝義菩提,是讓我們能夠明白真谛的道理。一個是體,一個是用。所以從中也可以看出:整個修行的道路上,最高的不能離開最低的。
      大家學過《菩提道次第》,知道從修行上,根據各人發心的不同,也可以說根器不同,分為上、中、下三種士夫,下士夫注重後世,知道三惡道苦,產生怖畏,而努力行善;中士夫修出離心,急於個人了脫生死;上士夫更進一步,為自利利他,要修成佛的法。雖然三者層次不同,但高的層次一定要有低的層次做基礎。所以如果我們真正想達到最高的境界,一定不要忽視平常所遇到的小事情。
我曾經說過,慚愧是一種境界,感恩也是一種境界,責任還是一種境界。一說到境界,就是在層次上有一個提高了。我們應該做一個高層次的人,做一個具有高境界的人。而高境界,是由低的境界積累而來的。如果你沒有小的責任,慢慢就會放棄大的責任;你不知道滴水的感恩(滴水之恩,湧泉之報),就不會有大的報恩,會把一切都認為理所當然。因此,我們實在應該注重平時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起心動念。
       同時,我們還要善於觀察,多多思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才慢慢能夠體會到,佛和祖師大德,為什麼說親近善知識可以讓你入道;真正的修無常觀才能夠讓你入法。世出世間,都注重尊師重道,想要修行,親近善知識是第一要道的。但是想在佛法上得到真實的受用,必須從修無常開始。所以我們學這麼多,還要善於思惟,學會在思惟當中生起感恩;在思惟當中,付起責任,生起慚愧。
就我本人來說,我以前也給大家講過,我從小就覺得死是一種恐怖,為了解脫這種恐怖而出家,而現在似乎知道了一點生命的真相,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力量,能幫助別人也來窺透生命的真相,裡頭沒有任何的要怎麼樣。至於普壽寺,大也好,小也好,人多也好,人少也好,我們今天一定要很好的安排。至於說明天怎麼樣,是眾生的因緣福報所決定的。因地努力,果上隨緣。當我擁有了今天,一定要做我今天最應該做的,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
      我也經常會受到一些人邀請出國等等,但是我想:普壽寺這麼多的人,這麼大的地方,一旦出去要遇到什麼情況,我沒有把它安頓好,我現在的責任,哪個重?哪個輕?如果那個地方告訴說,非得你如師父來,你不來我們就不學佛,那我可能會去。如果沒有這樣的急迫因緣,我覺得,留在普壽寺,這才是我的責任。
      我給大家說的,都是發自我內心很懇切的話。大家要想有所成就,就從責任開始,從感恩開始,從慚愧開始吧!
 
 

上一篇:賈題韬居士:壇經講座 般若品第二
下一篇:賈題韬居士:壇經講座 決疑品第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