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學修三皈依(40~4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修三皈依10-4 (40)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眾生只有一個父親,就是釋迦佛,
我們投入佛的懷抱最安全了

提要: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規》《三字經》,佛弟子
   學儒教會導致儒教覆蓋佛教
  ·眾生只有一個父親,就是釋迦佛,我們投入佛的懷抱最安全了
  ·如果投入道教懷抱,道教是天道,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儒教懷抱,也不安全,儒教講殺,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過去婦女的苦難,還不是來自儒教的三從四德,儒教的男尊女卑會有平等
   思想嗎?
  ·投入了佛的懷抱,天上人間的苦難都沒有了,因為我們佛弟子連一只螞蟻
   都不殺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佛教的《弟子規》《三字經》,
佛弟子學儒教會導致儒教覆蓋佛教

可是佛弟子不應該學儒教的《弟子規》、《三字經》,而應該學佛教的《弟子規》、《三字經》,那就沒錯啦。宗教法規裡也規定,各個宗教要按照自己的教義教規發展。三皈依就是我們的教義教規。佛教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不是佛教的《三字經》嗎?再擴大一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再擴大一點,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禅定度、般若度,那不是佛教的《三字經》嗎?內容比儒教《三字經》豐富得多啊。我們作為佛弟子要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這就是佛教的《弟子規》。為什麼佛教的《弟子規》、《三字經》不學,去學儒教的《弟子規》、《三字經》?佛法不學去學儒教,要不了多久,儒教就會覆蓋佛教,使得佛教無形中就消失了,這是我們佛弟子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眾生只有一個父親,就是釋迦佛,
我們投入佛的懷抱最安全了

“歸投依靠”,孩子苦惱害怕的時候,總是投向媽媽的懷抱,只要媽媽一抱,他就不哭了,因為媽媽的懷抱最溫暖、最安全。我們的爸爸媽媽是誰?經書上有句話,“一切眾生唯一父”,就是釋迦佛。我們皈依釋迦佛了,就應該投入佛的懷抱,這裡最最安全啦!

如果投入道教懷抱,道教是天道,
天上很不安全

如果投入到道教的懷抱裡,道教是天道,天上不安全,天福享完還是要掉下去。而且天上很恐怖,有大天、小天,小天經常被大天趕來趕去,看見大天心怦怦跳的,因為大天勢力大、權力大。而且阿修羅經常跟天人打仗,有時候阿修羅把天人打敗,有時候天人把阿修羅打敗,你說安全嗎?

如果投入儒教懷抱,也不安全,儒教講殺,
你不想死就是不忠不孝

你投入到儒教的懷抱裡,儒教也不安全。從前每個朝代都是學儒教,儒教追求的就是做官。伴君如伴虎,朝廷裡不知道殺了多少官。而且你還得絕對服從,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如果你不想死,你逃走,就是不忠!不孝!死了還得進入六道輪回,一失人身就很難跳出生死苦海。

過去婦女的苦難,還不是來自儒教的三從四德,
儒教的男尊女卑會有平等思想嗎?

封建社會最受壓迫的就是婦女,投井、上吊、跳河,死了多少啦?幸虧還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為封建社會男菩薩救度婦女不方便,觀世音菩薩本來是男身,他化現女身,專門救度婦女的苦難。這些苦難還不是來自於儒教的三從四德、夫唱婦隨,一切都要聽丈夫的,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還會有平等嗎?

投入了佛的懷抱,天上人間的苦難都沒有了,
因為我們佛弟子連一只螞蟻都不殺的

你投入釋迦佛懷抱裡,這些苦難都沒有了。我們佛弟子連一只螞蟻都不殺的,釋迦佛也絕不會說:“我叫你死,你就必須死,否則你不算佛弟子!”所以皈依佛了,就不要再轉移方向了。

學修三皈依10-5 (41)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佛弟子要學佛陀那樣的圓滿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學,你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提要:
  ·只有依靠釋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環境裡,接觸的都是殺盜淫妄酒,連
   修行都很困難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三分精力去學外道,目的是為了去降伏外道
  ·佛門學外道,如果這種現象一普遍,佛教的偉大也就被撲滅了
  ·佛弟子要學佛陀那樣的圓滿人格,你跟道家儒家學,你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佛弟子應當發這樣的願,願眾生都能發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願眾生都
   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願眾生都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佛弟子都應該圓滿佛陀那樣高尚的人格,眾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產生
   心理障礙

只有依靠釋迦佛才靠得住,在世俗環境裡,
接觸的都是殺盜淫妄酒,連修行都很困難

“依靠”,我們依靠的是釋迦佛,只有釋迦佛才靠得住,道教儒教都靠不住,世間的一切也靠不住。我從前在家裡實在苦啊,我要修定念經,家裡人要看電視聽收音機,我又不能把眼睛戳瞎,耳朵打聾,所以在家難修行。有人還說在家修得好,真滑稽了!家裡人開收音機我也只好聽啊,聽講故事:有武功的兩人開打前,先行一個禮,一個道士一抱拳,唸一聲“無量天尊!”另一個和尚一合掌,唸一聲“阿彌陀佛!”就打起來了。說和尚怎麼去打架?有啊,《水浒》裡的魯智深,人稱花和尚,不是拿大刀的嗎?

佛法精通了,才可以拿三分精力去學外道,
目的是為了去降伏外道

佛弟子皈依佛了要常隨佛學,你佛法學得很好很好了,那麼才可開許,可以學三分外道,那要到上座師的標准。下座、中座、上座,都是出家人的劃分,到上座師起碼要學修佛法二三十年。那個時候你佛法已經學得很精通了,真正做到了深入經藏,你為了去度外道,可以開許你學點外道的東西。學外道是為了降伏外道,而不是叫你去拜外道為師。而且規定只能三七開,三分精力學外道,七分精力仍要學佛法。

佛門學外道,如果這種現象一普遍,
佛教的偉大也就被撲滅了

我們佛弟子當然是跟佛學喽,比如你是外語學院的學生,當然到外語學院上課,而不應該到舞蹈學院去學。社會上沒有這種怪現象,竟然如今的佛門裡會有人學外道,那豈不以外道為師了嗎?這種現象一普遍,佛教的偉大也就被撲滅了!

佛弟子要學佛陀那樣的圓滿人格,
你跟道家儒家學,你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我們常隨佛學,為的是學得跟釋迦佛一模一樣,成就釋迦佛那樣圓滿的人格,也就是成佛。你想跟太上老君一樣,那麼你應該去跟太上老君學,你怎麼進佛門啦?蘇州四大才子,當然是儒教的才子,裡面有個周文賓,特別喜歡扮女人。有一次他扮了女人出去,被王老虎搶親搶走了,那搶走的到底是男人還是女人?後面還有故事,不講了不講了不講了。(眾笑)這些在佛門裡邊學太上老君,學儒教的,到底是誰家的弟子?

佛弟子應當發這樣的願,願眾生都能發菩提心,走上菩提大道,
願眾生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願眾生都能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持好皈依戒”,還要“修好皈依願”。皈依願有三條,“自皈依佛”,自己皈依佛了,“當願眾生”,還要發願,希望一切眾生─—當然你要去帶動他們啊,“體解大道”,大道就是菩提大道,讓大家一起走上菩提大道,“發無上心”,就是發菩提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當然你自己要領頭,“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樣僧團才能和合。希望大家天天聽法,提高覺悟,好好修行,靠我老師是靠不住的,要靠大家發心。你們這麼多居士,天天歡歡喜喜來學法修行,不吵架,不打架,這就做到了“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崇尚~崇敬學習,圓滿佛陀高尚人格

佛弟子都應該圓滿佛陀那樣高尚的人格,
眾生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第二個意義叫崇尚,“崇敬學習,圓滿佛陀高尚人格”。這個人格不僅僅是文學上講的人格,也包括心理學上講的人格。文學上講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心理學上講的人格比文學上講的人格要細致深入,包括你的思想意識、生活習慣、種種愛好,乃至於言語談吐等等,當然也包括你個性脾氣。

除了佛陀,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人格是圓滿的。在心理醫學上,不圓滿的人格就稱為“人格缺陷”,有了人格缺陷,就容易患心理病,最開始是產生心理障礙。

學修三皈依10-6 (42)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長期以來,中國佛門把佛教與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脫,一面要束縛,形成了壓抑,一代傳一代,壓抑得很厲害

提要:
  ·長期以來,中國佛門把佛教與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脫,
   一面要束縛,形成了壓抑,一代傳一代,壓抑得很厲害
  ·人格缺陷的根子是自我中心,佛法裡叫我執、法執,如不修行,這種缺陷
   會越來越嚴重
  ·佛法是無漏法,儒教道教都是世間法,是有漏法,痛苦都是從缺陷中產生
  ·佛弟子將來都能成聖者、菩薩,人往高處走,千萬不要往低處流
  ·“南無”是敬禮的意思,印度風俗以二手合掌、口說“南無”,表示向您
   致敬

長期以來,中國佛門把佛教與儒教混在一起,起了矛盾,
一面要解脫,一面要束縛,形成了壓抑,一代傳一代,壓抑得很厲害

當然今天我不跟你們講心理醫學、心理療法,假如你們喜歡聽,另外抽幾個月,我專門給你們講,我看也有必要,可是沒時間。現在佛門裡的佛弟子,心理缺陷、人格缺陷很嚴重,心理大都不健康,憂郁症也很普遍,因為長期以來,佛門也傳統地受了封建社會儒教的影響,佛教與儒教這兩種思想混在一起,起了矛盾,一面要解脫,一面要束縛,形成了壓抑,一代傳一代,這種壓抑也很厲害。

人格缺陷的根子是自我中心,佛法裡叫我執、法執,
如不修行,這種缺陷會越來越嚴重

人格缺陷有一個最最要緊的根子,其他的心理缺陷都從這個根子裡出生,就是自我中心,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在佛法上就叫我執,也包括法執。有了自我中心,非但人格不圓滿,而且這種人格缺陷會發展得越來越嚴重。

所以懂得一點心理學有好處,你就容易懂佛法,懂得了佛法,你就容易懂辯證法。

佛法是無漏法,儒教道教都是世間法,
是有漏法,痛苦都是從缺陷中產生

只有佛陀的人格是圓滿的。我們今天佛弟子跟佛學,我們修行是要修成像佛陀那樣圓滿的人格,那是最高尚、最圓滿。佛講的法都沒有漏洞的,有漏洞的法就不可能使你人格圓滿。佛法是無漏法,世間上的一切學問,包括儒教道教,都是世間法,全是有漏法,是不可能使你人格圓滿的。人格圓滿了,沒有缺陷就不會有痛苦,痛苦都是從缺陷中出生的。

佛弟子將來都能成聖者、菩薩,
人往高處走,千萬不要往低處流

我們要學佛、要成佛,必須對佛有所了解。佛是人格圓滿、智慧圓滿、徹底覺悟,我們對佛這樣圓滿的功德,應該有崇尚心。崇是崇高,尚是高尚。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我們今天是凡夫眾生,希望將來都能成為聖者,成為菩薩。千萬不要往低處流,今天是人,還沒有死已經變成衣冠禽獸,死了下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敬禮~以恭敬心頭面禮足

“南無”是敬禮的意思,印度風俗以二手合掌、
口說“南無”,表示向您致敬

敬禮,敬禮是表示恭敬,印度風俗:小孩子看見家裡來了客人,他馬上兩手合掌,向客人敬禮,口裡說:“南無”,意思就是“我向你致敬”。釋迦佛是印度人,所以佛門敬禮也是采取印度的禮節。印度人合了掌還要說“南無”,我們說也可以,不說也可以,因為合掌就表示恭敬了。

學修三皈依10-7 (43)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頭面禮佛的腳是印度最尊敬的禮節,漢地佛教
行的是“接足禮”,都好,相互尊重吧

提要:
  ·合掌表示一心恭敬,指不要交叉分開,掌要當胸,不可當腹
  ·頂禮要頭碰到地或拜墊,年老體虛、高血壓可開許不碰地,有人怕額頭
   沾上泥灰,應知這可是禮佛的記號
  ·頭面禮佛的腳是印度最尊敬的禮節,漢地佛教行的是“接足禮”,都好,
   相互尊重吧

合掌表示一心恭敬,指不要交叉分開,
掌要當胸,不可當腹

你們合掌會合嗎?你合給我看看。你偏高,他偏低。要合掌當胸,十個指頭並起來,再把兩手合起來,表示一心,一心才表示恭敬。

有許多人合掌,變成手指交叉,那不是一心了,還有些人合掌,兩手中間是空的,這叫空掌。還有些合掌,像朵花苞,(眾笑)這個我不懂,但也不能叫合掌吧?還有的合掌,合在額骨頭上。有的合在肚皮上,(眾笑)這叫合掌當腹。

當年仁德大和尚叫清定上師辦九華山佛學院,清定上師忙,就叫我和一個出家弟子一起去辦。那時候我住在樓上,聽到樓梯“噔噔噔”聲音很響,我開開門,想看看是誰,因為寺院裡不准有這樣響的聲音,寺院裡要保持寂靜。一看有點面熟,他認得我,聽說傅老師在上面,就跑上來了,看見我高興得老遠就說:“傅老師,我來看你了。”來個合掌當腹。(眾笑)後來才知道他是上海人,剛出家不久。

佛教裡有一種禮節,兩手合掌以後,依次按在頭上、喉間、胸口,表示身口意向佛表示恭敬。如果不是這樣敬禮,就應該合掌當胸。千萬不要單掌,(眾大笑)這算練什麼功法?為什麼我這麼辛苦地給你們講?就是希望佛門再也不要紊亂了,皈依佛的佛弟子都照釋迦佛的辦。

頂禮要頭碰到地或拜墊,年老體虛、高血壓可開許不碰地,
有人怕額頭沾上泥灰,應知這可是禮佛的記號

合掌要恭敬,禮佛也要恭敬,有拜墊,頭要碰到拜墊,沒有拜墊,頭要碰到地。如果你懶惰,不碰到地,就是不恭敬。佛是慈悲的,年老的人彎不下去,有高血壓的,頭朝下太多就有危險,有些人胖得彎不下去,那麼可以開許不碰到地,能彎多少就多少吧。我有個學生從前在某佛學苑學習,有一天來了一個胖子,胖得走路都氣喘,這麼胖怎麼彎得下去啊?一面禮佛,一面喘,(學喘氣狀)(眾笑)那麼可以開許。

我從前禮佛都碰地的,哪怕是泥土地我也碰下去。有人就不敢碰,說是泥土不干淨,一磕頭,頭上一個灰土圈,全是灰。嘿嘿,這是光榮的記號,表示你已經恭敬禮佛了,你怕骯髒,拿塊手帕擦擦就好了。

但是現在我不能頭碰著地了,因為我有高血壓、心髒病,還有嚴重的腦動脈硬化,醫生就怕我出事情,再三叮囑:頭不能朝下。所以他們同學都不讓我頭碰著地,也請你們各位菩薩開許開許,(眾笑)真的送我到醫院裡去,你們聽法也聽不成了。

頭面禮佛的腳是印度最尊敬的禮節,漢地佛教
行的是“接足禮”,都好,相互尊重吧

漢地的禮佛方式,是一只手下去,再一只手下去,伸出去,翻開來,再收回來。佛經裡說的禮佛方式是“頭面禮足”,頭和面碰到如來的腳,意思是以我最尊貴的頭(印度人以頭為最尊貴)來禮如來的腳,而不必翻掌。

有個小故事,我家附近有個龍華古寺,每逢佛菩薩聖誕,我總要去燒香禮佛,我是以頭面禮足的方式禮佛的。禮完佛我還有事情要辦,就想走了,一個老居士已經等在旁邊了,他說:“來來來,你不會禮佛,我來教你。”那麼我不能走了,人家這麼好心,總要有點禮貌吧。他做給我看,手伸出去翻過來,“你看清楚了嗎?”我說“看清楚了。”“你學會了嗎?”“學會了。”我想可以讓我走了。“你拜給我看看。”(眾笑)我只好拜給他看。“喔喲,你倒學得快嘛。”我心想我早就會的。(眾笑)

聽說那位老居士這種禮佛方式,叫“接足禮”,大概意思是佛朝你走過來,你把佛兩只腳接住了。(眾笑)這種方式出於哪本經書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很好深入經藏,才疏學淺,也許它有一定的根據吧,所以我們不能說他們錯了。希望他們也懂得多一點,不要說我們頭面禮足錯了,互相尊重吧。

學修三皈依10-8 (44)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有了信仰就應該順著法去走,現在有許多人信佛後,在法上反走,連護法都會朝他瞪眼睛

提要:
  ·要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末法時期眾生都能成佛,除非有人是大腦
   一半球
  ·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全世界都贊歎崇敬,這就是我們信仰的根據
  ·我是末法眾生,講法特別慢,主要是我聽多了,思維多了,在實踐中體會
   多了,所以話也就多了,求快的人不消化,營養吸收不進去的
  ·有了信仰就應該順著法去走,現在有許多人信佛後,在法上反走,連護法
   都會朝他瞪眼睛

要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末法時期
眾生都能成佛,除非有人是大腦一半球

我又要說笑話了,(眾笑)眾生都應該有成佛的志向,“佛道無上誓願成”,發了誓願不能違反。你們將來個個都要成佛,我跟你們一樣也會成佛的,你總不能說:“我看這些人都能成佛,就是你老師不能成佛,因為這些人都是大腦兩半球,你老師大腦一半球。”

說句笑話,假如多少多少年代以後,我真的修成佛了,我成佛你們高興不高興啊?(下答:高興)那個時候眾生看見我走過來,希望不要把我腳抓住了,因為抓住了我的腳,我沒辦法走路了。這不過是我個人的想法,說說笑笑喔。 信順~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全世界都贊歎崇敬,
這就是我們信仰的根據

信順,聽了佛法對佛就會有信仰,要有根有椐的信仰,而不要無根無據的信仰,有根有據的信仰才是正信。根據在哪裡?釋迦佛說了四十九年法,智慧圓滿,徹底覺悟,這就是我們信仰的根據。全世界都對釋迦佛非常恭敬,連小學老師講歷史都提到,古印度有個王太子叫釋迦牟尼,為了尋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而出家修道,苦行六年證悟成佛,都對釋迦佛非常恭敬。

你到圖書館去看看,所有學派、宗教的著作,有佛經這麼多嗎?外國宗教只有一本經,也不厚,老子也不過一本《道德經》,孔子也不過四書五經,從量上就比不了。從質上比呢?佛經你們看不懂,要請法師講經說法才能懂。七十年代初期,溫州居士請我去講法,講了四個晚上,只講了四個字,每天講一個字,僅僅勉強把這個字說清楚,你看佛經的含義多深啊!

我是末法眾生,講法特別慢,主要是我聽多了,思維多了,在實踐中體會多了,所以話也就多了,求快的人不消化,營養吸收不進去的

假如你要我把佛四十九年教法都講給大家聽,像我這樣的人,可能要講四百九十年。我還沒有講《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沒有講《菩提道次第略論》,也沒有講《菩提道次第心論》,我只講講菩提道次第的《科頌》,現在還只講到上士修法的布施度,磁帶可能已經有兩千盒了。由此可見釋迦佛的偉大,釋迦佛講一個字一句話,裡面包含了多少含義啊。最近聽說有的地方講《菩提道次第》,只講了七次就講完了,可能是講個概要吧!如果是廣論,可能還來不及唸完吧。聽了要消化掉才起作用,你不消化,營養吸收不進去的。

有了信仰就應該順著法去走,現在有許多人信佛後,
在法上反走,連護法都會朝他瞪眼睛

“順”,你對釋迦佛的法有信仰,當然應該順著法去修。順著有好結果,反過來就叫逆,沒好結果的。不信,你們抓一只貓來,當然要說明白,我有慈悲心,我不會學古時的禅師,把貓一劈兩,我要貓,是做實驗給你看。我順著它的毛摸下去,它很舒服,它知道我對它很親切,所以它叫起來也很好聽。(眾笑)假如逆著摸呢?“呼─—”就咬你一口。(眾笑)所以佛弟子不信仰釋迦佛的法,不順著釋迦佛的法去修,沒好結果的,非但十方如來不歡喜你,連護法都要朝你瞪眼睛。

學修三皈依10-9 (45)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法供養是要如佛所說的話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識的誤導去修行

提要:
  ·法供養是要如佛所說的話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識的
   誤導去修行
  ·要聽聞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後才能法隨法行,不要因對某人盲目崇拜,
   連錯誤的話也聽進去了
  ·佛說“雖誦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行可證道”,所以誦經必須求懂
  ·如理作意要如佛說的理去作意,要不然,你的獨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法供養是要如佛所說的話去修行,不能依我修行,
也不能接受非善知識的誤導去修行

法供養第一句:“能如說修行”,要如釋迦佛說的修行。當然你師父說的跟釋迦佛一模一樣,你也應該如師說的修行。假如不一樣呢?不一樣就不能聽。現在很多人不是如佛說修行,而是如我修行,我喜歡怎麼修就怎麼修,那怎麼成佛呢?他可能會回答:“佛門裡不是有句話嗎?‘我佛如來’,(眾笑)所以我將來要成一個我這樣的佛。”連我執都去不掉,還想成佛咧!

要聽聞正法,再如理作意,然後才能法隨法行,
不要因對某人盲目崇拜,連錯誤的話也聽進去了

“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要順著佛講的法,朝著佛指的路走。首先要聽聞正法,不能聽邪法。釋迦佛講過: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你把法講對了,講的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叫正法,如果你講錯了,說的跟釋迦佛不一樣,就叫魔法。“離經一字就是魔說”,講法的人,講的法離開佛經一個字就是魔說,就聽不得。哪可以盲目崇拜,搞個人迷信?

釋迦佛教導我們:“不要輕易相信我講的話,你聽了我的話要去實踐,實踐證明我的話沒錯,你再相信。”對佛的話尚且這樣,何況對人講的話?而現在的佛弟子只要是佛門裡的人說的,不管他的話是不是與佛一樣,只要對他崇拜,都聽進去了。

佛說“雖誦千句,不解何益?能解一偈,
行可證道”,所以誦經必須求懂

比如釋迦佛說過:“雖誦千句”,你雖然很用功,每天唸一千句經,“不解何益?”你不了解法義,這對你有什麼好處?“能解一偈”,如果你能理解,一偈就是四句話,“行可證道”,你根據這四句話去修行,還可以證果成道。現在有些人卻說“唸經不必求懂”。那和釋迦佛說的相反了。

希望大家要聽聞正法,是正法還是不正法,怎麼辨別呢?就按照佛經裡的話來辨別,看他講的和佛經是否一致。說:“佛經很多啊,我是初學,不懂的。”你初學,三皈依總要懂,如果不懂,我現在發心給你講三皈依,你要來好好聽。比如三皈依裡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不懂法,光是唸經不求懂,能“智慧如海”嗎?

如理作意要如佛說的理去作意,要不然,
你的獨立思考,仍然是有漏法

聽完法了要“如理作意”,“作意”就是思考。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要獨立思考。這句話既對也錯。世間上的一切學問,包括儒教、道教等等,他們講話都沒有說明白,所以就容易產生偏見、錯見。你獨立思考當然好,但是你是佛弟子,你要聽了釋迦佛的正法,再去獨立思考。假如不聽正法,你去獨立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理,古今中外人人都在獨立思考,人類歷史很長啊,現在社會還是有種種漏洞,眾生還是在煩惱的苦海裡。經過獨立思考能夠了脫生死成緣覺辟支佛的有幾個?

既然有老師,我們為什麼不根據老師的教導去思考呢?世間上的老師靠不住,因為他們本身就缺乏智慧,缺乏修養,充滿人格缺陷,像佛陀這樣圓滿的老師,還會錯嗎?所以如理作意,要根據釋迦佛講的佛法道理去思考。

後面一句:“法隨法行”,你思考了以後要根據佛法的指導去修,那就是對了。

學修三皈依10-10 (46)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不要愛慕生死流轉,要愛慕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

提要:
  ·眾生都有愛慕心,男女情愛的愛慕心最為強烈,連傻瓜都有
  ·不要愛慕生死流轉,要愛慕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
   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
  ·修初地菩薩法要愛慕“心常欲出家,於佛身歡喜”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會對出家人起恭敬心、歡喜心,即使是居士,也要
   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24歲發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見了出家人,心有慚愧,有慚愧心就會
   起恭敬心

愛慕~心常欲出家,於佛身歡喜,佛道無上誓願成

眾生都有愛慕心,男女情愛的愛慕心最為強烈,連傻瓜都有

下面一個含義是“愛慕”。眾生都有愛慕心,男青年對姑娘的愛慕心特別厲害,現在據說婦女翻身了,婦女對男青年也主動表示愛慕,稱呼對方為“帥哥”。(眾笑)這個愛慕可厲害啦。

有件事情我很難忘,年輕時我在機關裡工作,經常要出去聽大報告,就是政治報告。我們會計室有好多人,有一次車子還沒來,先在門口的馬路邊等車。前面走過一個姑娘,旁邊一個年輕同事,眼睛盯著她,頭也跟著眼睛轉過去,(眾笑)為什麼我看得這麼清楚?因為他在看姑娘,我在觀察他。(眾笑)這麼強大的吸引力就是男女的愛慕心。

這種愛慕心連傻裡傻氣的人都有。從前我在講心理治療時,來的病人學員多的擠不下,一個療程要收到七八十個人。我是通過演講的方式做集體性的心理治療,所以他們也叫我老師。課間休息時,有個病人學生跟另一個說:“老師講課,你傻乎乎看著天花板,在想什麼呀?”這個傻乎乎的人說:“我想娶個媳婦。”(眾笑)連傻子也想娶個媳婦。同學們跟他開玩笑,“那麼我來給你介紹介紹,你有什麼條件?”“沒條件,只要是女的就行。”(眾笑)你看,愛慕到這個程度。

不要愛慕生死流轉,要愛慕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
有追求心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

這種愛慕是生死流轉的愛慕,如果不斷掉這個愛,你是跳不出生死輪回的。出家人了不起啊,出家就是為了了生死,所以出家人不結婚的。希望你們對愛慕要有正確的認識,快快轉變過來,不要愛慕到生死流轉上去,要愛慕到跳出生死輪回。有愛慕心就有追求心,有追求心必然會充滿熱情、精神抖擻,你能精神抖擻必然跑得快。(眾熱烈鼓掌)

修初地菩薩法要愛慕“心常欲出家,於佛身歡喜”

我們弘揚的是大乘佛法,成佛首先要修好菩薩道,要登上初地就要修好十個法,其中兩個法,“心常欲出家,於佛身歡喜”,“欲”就是欲望,就是一種希望,就是一種愛好。我們愛慕心要愛慕到喜歡出家,愛慕到佛身上去,希望自己將來能跟佛一樣,能成就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心常欲出家”的人就會對出家人起恭敬心、歡喜心,
即使是居士,也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為什麼對出家人始終是恭敬的?有兩個原因,因為我二十四歲就想出家,天天想出家,當然對出家人恭敬。不出家,修行不可能成就,你們實在沒有出家的條件,也必須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也是四種出家中的一種。

我24歲發心出家,到今天仍未出家,見了出家人,
心有慚愧,有慚愧心就會起恭敬心

還有一個原因,我二十四歲上五台山准備出家,結果沒有出成,跑下來了,因為我身體不好,其實我也是想媽媽了。那個時候我雖然二十四歲,仍像一個小孩那樣,你們二十四歲這個樣子真是老氣得很。

能海上師跟我說:“你身體有病,你先回去看病,你這一次半個出家功德有了。”還有半個怎麼辦?(眾笑)總要圓滿啊。誰知道,二十四歲想到八十一歲,還沒有出家,慚愧慚愧。心有慚愧就會對出家人恭敬,因為他們做到了,我沒有做到。

學修三皈依10-11 (47)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0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家執重,修行難成就,儒教突出個家,
佛弟子受了影響,修行能成就嗎?

提要:
  ·如果在家人都不想出家,出家人都想娶老婆,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
   沒有出家人了
  ·家執重,修行難成就,儒教突出個家,佛弟子受了影響,修行能成就嗎?
  ·你們離家來學法,離開了家庭的煩惱,離開了家庭的自私,離開了家庭的
   種種障礙,還離開家庭的種種罪過,真是功德無量啊,這也可以說:你們
   半個出家功德有了
  ·要對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生歡喜心,你們個個都是未來佛
  ·佛門要廣開,我不主張關門主義,佛法難聞,更要讓聽不到佛法的人聽到
   佛法
  ·大家來學法修行,先要修好布施,要布施同學一個“精神抖擻,面帶微笑”
   的功德
  ·“未言先笑”,這是為人民服務和度眾生應有的素質
  ·恭敬是心裡恭敬,大可不必見人就撲撲拜,做得過分了,也不是大般若的
   智慧

如果在家人都不想出家,出家人都想娶老婆,
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沒有出家人了

外面有句話,我是不贊成的。說“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釋迦佛也是出家成佛的,難道釋迦佛出家出錯了?要是他不出家,留在王宮裡,難道六天就成佛了?你們都是在家人,自己說說看,你們在家人比出家人修得好嗎?在家人障礙多,你修行沒有修好,你有能力去克服這些障礙嗎?如果這句話大家都聽進去了,那不得了啦,出家人想“我出家修不好”,他要還俗成家了;在家人也不想出家了。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沒有出家人了,這種後果可怕不可怕?

家執重,修行難成就,儒教突出個家,
佛弟子受了影響,修行能成就嗎?

“心常欲出家”,我老師總希望你們多聽一點法,本來你發心住半個月一個月,是不是發心再住一個月。有人說:“老師走了,我也走。”(眾笑)我老師走到別的地方是去講法,你走到哪裡啊?“我去回家看看老太婆。”(眾笑)家執這麼重,你是不可能成就的。儒教對家的執著就是非常突出,受了儒教影響的人,修行能成就嗎?

你們離家來學法,離開了家庭的煩惱,離開了家庭的自私,
離開了家庭的種種障礙,還離開家庭的種種罪過,真是功德無量啊,
這也可以說:你們半個出家功德有了

你們到這兒來,不算在家,因為你們離開家了;也不算出家。對你們要求非常低,在兩頭的中間,叫離家。離家也很好嘛,離開了家庭的污流,離開了家庭的煩惱,離開了家庭的自私,離開了家庭的種種障礙,還離開家庭的種種罪過,真是功德無量啊。我也說一句,也算你們半個出家功德有了。(眾笑,熱烈鼓掌)

要對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生歡喜心,
你們個個都是未來佛

“於佛身歡喜”,對過去佛要生歡喜,對現在佛要生歡喜,現在佛就是釋迦佛喽,對未來佛也要生歡喜,未來佛多得很,還是未來佛為重點。你們個個都是未來佛,我在崇教寺本來是負責常住學修,今年呢我就給他們講講三皈依和定學。當然,佛門廣開,你們各地的同學來了,也能聽到佛法,也能得到殊勝利益。

佛門要廣開,我不主張關門主義,
佛法難聞,更要讓聽不到佛法的人聽到佛法

佛門是開門主義,不要變成關門主義。開門主義,佛法越弘揚越廣大;關門主義,佛門裡的人越來越少。講個笑話,有人告訴我,這也是真有其事:有個居士等在某個佛學院教室門口,那個佛學院只招出家人─—只有我辦的佛學苑四眾弟子都招。有個出家同學要進門上課,這個居士請求,“師父啊,能不能讓我也去聽聽啊。”出家人一面往裡走,一面把門一關,說了一句話:“佛法難聞哦。”(眾笑)佛法難聞,你把門關了,不是更難聞了嗎?(眾笑)所以我在這兒要開門。

大家來學法修行,先要修好布施,
要布施同學一個“精神抖擻,面帶微笑”的功德

“於佛身歡喜”,你們各位都是未來佛,所以這兩天特別給你們提出,希望你們做到精神抖擻,面露微笑。看見同學,心裡要有覺悟:這是未來佛,他將來決定成佛。別人看到你呢,也要有覺悟:這是未來佛,他將來決定成佛。一個眾生能進佛門,喜歡聽法,你應該生歡喜心啊。他不到世俗上去吃肯德雞、麥勞當,來到這兒吃素、修行,你怎麼不歡喜啊?臉上老是不歡喜,難道他欠了你債啦?他又不是你的兒子,你也不是他的後爹後娘。見了眾生,不生歡喜心有罪過啊,誰喜歡看你這張苦惱的臉啊?希望大家好好修修布施,培培福,首先布施大家一個微笑。

“未言先笑”,這是為人民服務和度眾生應有的素質

當年深圳圖書館請我去開“禅定與心理導引”班,星期五他們內部學習,也請我去講,我講的是“未言先笑”, 還沒有說話之前先微笑一下,人家就會對你好感,這是服務員和我們度眾生的佛弟子應有的素質。

恭敬是心裡恭敬,大可不必見人就撲撲拜,
做得過分了,也不是大般若的智慧

但是任何事都不要做得過分了,我年輕時有一天在上海佛教青年會,有個和我很熟的青年,看見我站在窗口,他馬上朝我頂禮,我嚇得連忙還禮。可能他是因為“你是佛,我跟你頂禮”。那麼他跟我頂禮,我也跟他頂禮,你跟他頂禮,他也跟你頂禮,整個講堂撲噜撲噜,大家互相頂禮,(眾笑)我看免了吧。不要做得太過分,心裡有覺悟,起個恭敬心。照佛教禮節合掌一下,就可以了。恰到好處,就是大般若的智慧。

再舉個例子,從前清定上師非常忙,講經完稍微休息一下,就要接見居士。門口來見上師的居士,排隊排得很長啊,三個或五個一進去,到晚上十點鐘還沒接見完,怎麼這麼慢呢?因為有的人為了表示恭敬,見了清定上師,再往後退幾步,慢慢地合掌,再來幾個大禮拜,起碼幾分鐘。還是發發慈悲心,清定上師很累了,門口排隊的也很累了,大家都這麼做,人家到十二點鐘才能回家啊。所以大家不要做得太過分了,免禮免禮,最最要緊是修好恭敬、歡喜,今天就講到這兒。(大眾熱烈掌聲)

學修三皈依11-1 (48)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3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寧願在家享受,也不來學法,
造成了末法眾生素質低,貪嗔癡泛濫

提要:
  ·我們應懷著對釋迦佛欽敬的心仰望蓮座上的釋迦佛
  ·我們以無上的敬意來紀念釋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紀念他的偉大
  ·南洲眾生造惡最重,釋迦佛以願力悲心救度,受十方如來贊歎
  ·大菩薩越苦難的地方越要去,凡夫眾生都想逃到快樂的地方去
  ·寧願在家享受,也不來學法,造成了末法眾生素質低,貪嗔癡泛濫

今天我們繼續講學修三皈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意思就是“我以無上的敬意皈依釋迦牟尼佛為根本師尊”,能海上師說:“南無,印度音,其義無量”,“南無”的含義很多,“謂皈依、崇尚、敬禮、信順、愛慕、欽仰、不離、求救、賜與等諸義,不能具說”,加個“等”字就表示還有很多含義,因為時間關系,不能說全。總的來說,“清淨三門,皈依供養誠求三輪加持無余獲得而已。” 欽仰~佛為人天導師,世人所敬仰,古今中外共所贊歎,在中國
    民間扎根很深,猶如黑夜明燈,亦如眾星拱月。

我們應懷著對釋迦佛欽敬的心仰望蓮座上的釋迦佛

“皈依、崇尚、敬禮、信順、愛慕”,我們已經講過了,今天講“欽仰”。“欽”就是欽敬,“仰”就是仰望。好比說我們進入大雄寶殿,懷著對釋迦佛非常欽敬的心仰望蓮座上的釋迦佛。

我們以無上的敬意來紀念釋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紀念他的偉大

我們最近出版的一套書,共有四本,全是我在釋迦佛降生、出家、成道紀念日講的開示,總題目都用《仰望佛陀》。意思我們以非常恭敬的心來紀念釋迦佛的降生、出家、成道, 紀念他的偉大。

南洲眾生造惡最重,釋迦佛以願力悲心救度,受十方如來贊歎

釋迦佛降生娑婆世界,十方如來都贊歎他願力極大、悲心極大、智慧極大,能夠降生到眾生脾氣最壞、造惡最重、好事做得少、惡業做得多、非常傲慢、頑囂——所謂剛強頑囂、難調難服的南贍部洲來度眾生,真是難能稀有,就好比《地藏經》裡地藏菩薩,發願到地獄裡度眾生,也是受十方如來贊歎。

大菩薩越苦難的地方越要去,
凡夫眾生都想逃到快樂的地方去

觀世音菩薩以及所有的大菩薩也都發願到地獄裡度眾生。大菩薩都是越是苦的地方越是要去,可是我們凡夫眾生越是苦的地方越要逃走,越是快樂的地方越是要去。我們應當慚愧,我們既然學習大乘佛教,總該有點菩薩精神吧。

寧願在家享受,也不來學法,造成了末法眾生素質低,貪嗔癡泛濫

我們現在在這裡,雖然條件比較差,可是有法可聽,有法可學。你說條件差,比五十年代我在佛門裡,不知道好多少倍啦。跟你們家小別墅、新房裡有電冰箱、電視機、席夢思、肯得基、麥郞當相比,(眾笑)是條件差了,可是家裡沒有法,有些人就是寧願在家裡享受,也不來學法。可見娑婆世界眾生的素質越來越降低啦,因為貪嗔癡越來越泛濫。我們都要發菩提心,讓這些眾生趕快覺悟回頭。

學修三皈依11-2 (49)

學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圓滿三皈依慧

傅味琴講於泰順崇教寺 2010年7月13日

經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皈依願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活著時要把路走好,才能走好死後的路

提要:
  ·活著時要把路走好,才能走好死後的路
  ·釋迦佛的偉大,在民間扎根很深,卻不受傲慢的人敬仰
  ·不講法就不應叫法會,居士相聚吃頓飯即散,應叫飯會
  ·來寺院聽法修禅定,比吃飯福氣更大,我說“睡補不如禅補”
  ·在釋迦佛紀念日,有些地方竟然不唸釋迦佛聖號,卻唸阿彌陀佛,這不是
   搞錯了嗎
  ·好比把爸爸的生日蛋糕,送到媽那裡去,還說“天下唯有媽媽好”,媽
   說“沒有爸爸,我怎麼把你生出來?!”

活著時要把路走好,才能走好死後的路

報上最近幾年流行一句話,“前面的路你走好”,一個人死了,大家常說這句話。假如人死了就沒了,還有什麼前面的路啊?所以這句話本身就是承認了人死了還有。可是我要補充一句,你活著的時候前面的路不走好,死了會走好嗎?所以世間上的人盡說好話,偏偏這些好話不頂事。我們要在活著的時候,把路走好,那麼死了以後也會走上一條好的路。所以要修行,修行就是修好我們前面的路。

釋迦佛的偉大,在民間扎根很深,
卻不受傲慢的人敬仰

我們對釋迦佛非常欽仰,十方如來都贊歎釋迦佛,我們如果不贊歎、不欽仰、不恭敬,那實在是太傲慢了,不敬仰釋迦佛,算什麼佛弟子呀?每年四月初八是釋迦佛的生日,連當年我外婆也知道,“明天四月初八是大佛生日。”其實佛哪有大小?但也可以看出釋迦佛的功德、釋迦佛救苦救難的偉大精神深入中國的民間,扎根很深啊!

不講法就不應叫法會,居士相聚吃頓飯即散,應叫飯會

我們佛門每年到釋迦佛聖誕,都要舉辦法會,要講法才能叫法會,如果不講法,那叫什麼法會啊?我想起來了,明天有個曬經法會,我們特別高興,又特別忙,所以今天講法時間不能太長,明天再忙也要講法。現在很多地方辦的法會不講法,很多人來,就是吃頓飯,熱鬧一陣子,那應該叫飯會。真是到了末法時期了,法都聽不到了,可悲啊。

來寺院聽法修禅定,比吃飯福氣更大,
我說“睡補不如禅補”

但大家能到廟裡聚一聚,比在家裡吃飯好得多。有人說:“廟裡吃頓飯就有福氣。”雖然廟裡吃飯有福氣,你到廟裡聽法更有福氣,你能修禅定更有福氣,一修禅定福氣就增大。而且修禅定很補身體。從前我在上海看到一個廣告,推銷一種保健品,叫“好睡飲”,就是喝了這種飲料睡覺好,廣告詞這麼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假如我給禅定做廣告,我要加上一句,“睡補不如禅補”,(眾笑)修禅定最補了。

在釋迦佛紀念日,有些地方竟然不唸釋迦佛聖號,
卻唸阿彌陀佛,這不是搞錯了嗎

我們都是釋迦佛弟子,在釋迦佛紀念日應該舉辦講經法會,紀念釋迦佛,還要誦釋迦佛聖號,就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可是現在末法時期,出現有一種怪現象,我有點不贊成,但是我不干涉人家,我只是說自己的想法。在釋迦佛生日那一天,我們道場都是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如今很多地方紀念釋迦佛的聖誕,卻唸“南無阿彌陀佛”,這不是搞錯了嗎?釋迦佛聖誕應該是唸釋迦佛名號呀,阿彌陀佛聖誕才應該唸阿彌陀佛。

好比把爸爸的生日蛋糕,送到媽那裡去,
還說“天下唯有媽媽好”,媽說“沒有爸爸,我怎麼把你生出來?!”

說說笑話,比如今天是爸爸生日,你送一只生日蛋糕,寫上“祝爸爸生日愉快”,送到爸爸那裡去,那才對。怎麼插上一個標簽:“祝媽媽生日愉快”,送到媽媽那裡去了?媽媽說,“今天是爸爸生日,你要送到爸爸那裡去。”他還唱支歌,“天下唯有媽媽好。”媽就不高興了,“沒有爸爸,我怎麼把你生出來?!”

 

上一篇:法界法師:2009年2月6日答弟子問
下一篇:法界法師:2009年2月14日答弟子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