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教理命題略論
胡曉光
1、一念三千 天台宗有自己的宇宙發生論。它的宇宙發生論是內在心識所現論。與世間哲學的外在實體宇宙發生論截然不同。一念三千這個命題就是天台宗的宇宙發生論。一念就是心識介爾一念心。由一念心生,萬相森羅的宇宙就化現出來(三千)。佛教的思想特質之一就是一種認識心理主義。凡言諸法皆從認識之心而開出,所以有所謂“萬法唯心”之說。天台宗在建立一念三千之論時,是有聖教理由為依據,如《華嚴》雲“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再如《起信》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地觀經》雲“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為變化主”。這都強調萬法(宇宙)以心為體。《大乘起信論》雲“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心有真妄之別,真心是宇宙的本體,妄心(妄念)化生宇宙萬相,是凡夫境界。真心之體,不生不滅,離言離思。《大乘起信論》雲“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如來藏就是真如自性本體,是宇宙心。生滅心就是阿賴耶識,是每個有情的主體心,主體依本體有,本體不生不滅,但隨緣可以化現生滅變異之主體,由主體心識之妄動,介爾生起(六識)一念心,則百界千如的宇宙萬相自然出現。天台宗的宇宙是指每個有情自識所變現的宇宙,於凡夫之心有妄動之故,方立名為生起三千性相,於聖境則實無境界之相。因而天台宗的宇宙發生論實是心體起用論,或妄依真有論。佛教名字共同的歸趣是成佛,也就是說佛教都是以修行為方法的,一切理論都是為修行提供方法指針,基於這一共同的理念,“一念三千”在某種意義上講,它也是天台宗的觀行之法。大乘佛教的基本哲學就是緣起性空之實相論。天台宗更是強調實相論,實相是所觀境,是諸法之本然實相,要體認實相,就是知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所謂緣起性空者,就是破一切法有實自性見,同時也破虛無斷滅見,緣起性空是中道觀。息妄歸真,不念不起(無念),法性本然全體自然顯現,這是修行之對治法。一念三千之觀就有此妙用。
2、一心三智 天台宗據《大智度論》所雲“三智實一心中得”之句,而立一心三智之說:所謂一心者,真知自性清淨心;所謂三智者,一是一切智,二是道種智,三是一切種智。一切智親緣一切法共相,道種智親緣一切法自相,一切種智親緣一切法總相。阿羅漢具共相一切智,實證諸法空性真谛。菩薩行具自相道種智,實證諸法緣起妙有俗谛。圓滿佛陀具一切種智(實含前兩智),實證諸法真空妙有之中谛(實為三谛圓融也)。天台宗的認識論就是一心三智觀。在哲學史上迄今沒有一個有效的認識論存在,唯因世間哲學統一不了知性、理性、直覺之間的關系。然天台宗的一心三智之論,則巧妙地把人的心智統一在一念心之上,即空即假即中,一而三,三而一,體相用,不即不離,這是對認識論一大貢獻。一心三智之理,據實而論,甚冗長繁述,此處且止。
3、一心三觀 依一心三智之理而立一心三觀之行,所謂三觀者,一空觀,二假觀,三中道觀。所謂一心者,實指一時之義即同時三觀相即。三觀是據《中觀論》三是偈而來。“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空觀)亦名為假名(假觀)亦名中道義(中觀)”。一切法當體能觀之心就有三觀一如,據《摩诃止觀》雲“觀有三:從假人空,名二谛觀,從空人假,名平等觀,二觀為方便道,得人中道,雙照二谛,心心寂滅,自然流人薩婆若海,名中道第一義谛觀。”三觀利用,十分善巧,普洽群機,若須由假人空者,當依斯而人,若須由空人假者,自然依其而行,雙具二谛,自性歸寂,由斯圓滿無上中道第一義谛觀。天台宗的觀行之法,是普被群機的圓融妙法,在這一點上,是諸宗最為殊勝者。我們如果說一心三智在理論上解決了心識智能的不同層次的關系的統一,那麼一心三觀就在實踐上圓融了心識智能的當體妙用。在天台宗的教理中,理論與實踐總是相統一的,所謂教觀相資也。我們今天要學習天台宗教觀法義,就要從實修實證的原則上著眼,不然就不可能盡知天台教理之堂奧。唯因天台宗是一種實踐主義的教宗,正如《法華》雲“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離實證體認,實相法界,了不可知,若欲得知法界,當於一心三觀人。
4、三谛圓融 一念三千,一心三觀,一心三智,這幾個命題都是從能相上構成的。三谛圓融則是從所相上建立。三谛圓融之說是天台宗的諸法實相真理觀。一切諸法皆是所觀境,一切諸法當體即是三谛圓融,所謂三谛者,一空谛、三假谛、三中谛。三谛論是對般若中觀學的二谛理論的補充,般若中觀學的二谛是真俗二谛。真谛指諸法性空,俗谛指諸法緣起。緣起與性空是一法的兩面,其性無礙,緣起即性空,性空即緣起,真俗不二,是謂二谛之義也。由於般若中觀學著眼於隨應破上,即離兩邊見,所以立二谛義,天台宗則從主體修為超越上著眼,對一切法圓融觀待,故於二谛理上再加中谛(真俗二谛之統一)而成三谛圓融。於法三分觀是一種辯證邏輯(即正、反、合)。《始終心要》雲“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統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這就是對天然性德的全顯,諸法實相,就是三谛圓融。中觀學和天台宗學都在所相之實理上闡釋真理觀。與之相反,唯識學則於一切法從能相(界定)上建立三自性真理觀。所謂三自性者,一是遍計所執自性,二是依它起自性,三是圓成實自性,這三自性反映了主體心識的三個思維機能。遍計所執自性是情有理無的知性思維(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依它起自性是緣起幻有的理性思維(辯證邏輯思維方式),圓成實自性是性空無相的直覺現觀思維(正智觀照直覺思維方式),三自性都是心識之能相,唯識學的特點就是唯識無境,或說唯能無所,“相由想生”。在這一點唯識學與中觀學和天台宗學是有所不同的。正因為二者有其不同的方面,才有互補的可能。大乘佛法有空有兩輪,天台宗在某種意義上,承繼般若中觀義為多,雖然在其核心之部分是真常論(如來藏思想),但與唯識學確有諸多相異之處。我們如果細心研究,就會尋到兩者互補的切合點。三谛圓融觀和唯識三自性論就大有互補性,也是一個重要切合點。
5.無情有性 成佛要有成佛的可能性,所謂成佛的可能性,就是佛性。佛性問題是佛學中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唯識學認為眾生法爾具有五種姓之別,斷言有一類眾生沒有佛性,沒有佛性自然就沒有成佛的資格。其它佛教諸宗則多禀《涅檠經》之觀點“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眾生也稱有情,所謂有情者,就是有生命主體者。華嚴宗人認為,眾生有佛性,萬物有法性,法性與佛性理雖相同,但萬物之妙用上則無佛性之能,也就是說萬物不能成佛。天台宗看法與之不同。天台宗主張“無情有性”,也就是說無情之物也有佛性之妙用。天台宗是據理而推斷的。佛法是不二法門,色心諸法,同一真如,諸佛果德依正兩報,實為一性,有情之外實無無情,無情之外實無有情,有情與無情之別確實局於凡夫之心量而有,於聖境界宇宙唯是一心。此心之體就是佛性。從這一點上看天台宗是泛佛性論。這種觀點與大乘佛教的法身遍一切處之理念是吻合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天台宗講佛性論是從宇宙本體論上講的。一切萬法同一本體,皆從本體而起用,萬法平等事事無礙,法性即佛性,無非隨緣立號不同而已。天台宗的理論體系是一貫嚴密的,並且處處體現稱性直談的特質。所謂開權顯實,全權即實,實是權體,權是實用,用不離體,體即攝用。實相真如是其本體,隨緣立教是其妙用。為此天台宗方自謂是究竟圓教。
6、止觀雙運 在行持上,天台宗講三止三觀。止觀並重是天台宗根本精神。《小止觀·序》雲“……人道之樞機,曰止觀,曰定慧,曰寂照,曰明靜,皆同出而異名也。若夫窮萬法之源底,考諸佛之修證,莫若止觀。天台大師靈山親承,承止觀也;大蘇妙悟,悟止觀也;三昧所修,修止觀也;縱辨而說,說止觀也。故曰說己心中所行法門,則知台教宗部雖繁,要歸不出止觀。捨止觀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以議天台教”。《小止觀》中雲“若夫泥洹之法,人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禅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止觀並重雖為天台宗所倡,但其發源則在《大乘起信論》。一般大乘佛教經典,講菩薩行,說六度法,唯《大乘起信論》講五行(五度)即把止觀(定慧)合一,後來的禅宗也講定慧等持。天台宗與《大乘起信論》有一定的思想淵源關系,如慧思大師的《大乘止觀法門》一書,就是宗本《大乘起信論》的,禅宗學人把定慧關系用體用范疇來解釋。天台宗尚未歸二法為一法。一般天台宗所講的止有三止,所謂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是也。體真止者,但緣於真,方便隨緣止者但緣於俗,二止都有所偏,唯息二邊分別止是中谛層面上,真俗不二,圓融一味。天台宗所講的觀是,一從假人空觀,二從空人假觀,三中道第一義觀。止觀是相資的,由修體真止而得從假人空觀,由修方便隨緣止而得從空人假觀,由修息二邊分別止而得中道第一義觀。三止三觀是天台宗的實踐方法,是主體心智的開發妙方。止觀之法的內蘊,實是揭示生命心理本性之奧秘。若欲了知天台教法,能明止觀本義具矣。
7、會三歸一 天台宗講一乘圓教,據《法華經》文句而立說。三乘之說是方便,一乘之說是究竟。《法華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在佛教中,唯識宗與天台宗講法相左,唯識宗講,一乘為方便,三乘是究竟,其所據經是《解深密經》。唯識宗與天台宗的區別,並不是本質上的區別,而是施化方便的區別,全部佛法無非以攝化眾生為目的,所謂若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如與一乘之教契機則當以一乘為究竟。如與三乘之教契機者,則當以三乘為極談,權實不二,皆是隨緣安布。佛教有一特色,於理性講法法平等,事事無礙,於教相則依何方便而盛贊何方便之殊勝。會三歸一之教相亦如是。天台宗屬於法性宗,法性平等,故立教以歸一為極,唯識宗屬於法相宗,於諸法之事相而立因果差別,故立教以次第為准理。法性與法相本體不二。所以說三乘與一乘之權實無須偏執一端。落執則失善巧,離執則成方便。《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學佛思教者應作如是觀。
8、性具善惡 天台宗是中國化佛教的第一個宗派,它的思想體系內蘊有許多獨創性,性具善惡之說就是天台宗一大特色。所謂性具善惡者,就是講真如自性本體具含萬法功德。一切法以性為體,依性而起,為性所具,是為性具之義也。染淨善惡之法都是從體起用,其體都是真如自性。所謂萬法平等同一真如就是這個意思。“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與眾生之別不在於本體上,而在於修為上。所以天台宗講“闡提不斷性善,佛不斷性惡”這是法爾自性所具的。佛不起性惡,唯起性善,闡提唯起性惡,不起性善,故爾佛與闡提判若天淵。天台宗的哲學理念是從基本原則出發,對一切法皆依基本原則而推斷。它的基本原則就是萬法圓融觀。圓融是辯證法,是對立統一律,是徹底的辯證法。無明即法性,染淨同一體,善惡性自具,這是天台宗理性平等觀。天台宗的性具善惡之論和修為止觀是有密切關系的。天台宗修為止觀就是抑惡行善,基菩薩道證如來果,使自性之善常恆現行,惡之性元恆處寂滅(永不起用)。性具善惡之論客觀地把生命宇宙本質講出來了,所以說天台宗的性具理論是有現實意義的。由於性具的客觀性,所以主觀的抉擇就在修為上顯得十分重要。為惡為善全賴自心抉擇。佛法如實地顯明客觀世界的真實之相,眾生應如理作意,依慧抉擇,止惡行善,最終成就善果。宇宙法爾存在著兩種勢力(業),其實客觀世界,宇宙自然皆是我人心識所現,也就是說,善惡之業,就本質而言,實是自心所具。佛法常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性具之論具有倫理意義。在今天社會裡,道德每況日下,也就是性惡泛濫。對治之法,就是要提倡正義的性善論。天台宗重視自我抉擇,同時也重視自我控制。止觀之法就是自我完善之妙術。一個人沒有自我抉擇自我約束自我完善,那麼就是一個墮落之人。人們向往吉祥、和平,其實涅槃的本義,就是宇宙自心的和平(常樂我淨),我們現實是性具善惡的,但是我們通過自我完善,就可以發揮出善法一切妙能,也就能夠徹底壓住惡性現行。眾生渴望光明,善就是光明,天台宗在理論上承認了善惡同具的客觀事實,在實踐上,又力圖通過止觀之修為,使眾生轉向於善而背棄於惡。理論的實在性和實踐的可行性是天台宗的最大特質,所以我說在今天應當弘揚天台教觀,要把天台宗思想精化提煉出來,為今日世道人心的改善而服務。天台宗是中國人的再創造,它凝聚了中國佛教徒的生命智慧,這在世界哲學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我們應當給予充分肯定,同時要加強力度,對天台宗文化思想繼承和研究,這將是我輩佛子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