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念無住
修行,起初最大的困難是難以降伏雜念。怎麼辦呢?不僅是現代修行人,古人也同樣會有雜念。那麼古人又是怎麼降伏它的呢?大家都讀過《六祖壇經》,經中有“無念”二字,真正的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念念無住。既然是念念無住,那麼有念頭又何妨呢?如有一念住在上面,這就是障道法。有念不住,就是六祖所講的無念。
如何做到有念無住呢?在禅宗裡有個詞叫“七覺支”,它告訴我們,修行的第一步是“覺念”,隨時隨地都要覺察到自己的念頭!我曾比喻過:第一秒,產生雜念,第二秒,覺知。不會延續到第三秒就消失了。再產生雜念,還是這樣去念念覺知。如果有了妄念未覺察到,說明已隨念頭跑了,即是被念頭所轉,而未轉動念頭。佛門裡講的“轉念”、“轉變習氣”實際上只是個覺知而已,倘若做到每個念頭都能覺知,新的業障就不會構成。之所以又造了新業,就是因為你隨著念頭跑下去了,即未念念覺知。所謂“守本真心”,也就是在一念之間能夠覺知而已。“做得了主”,也是一念覺知,“臨終不迷失”還是指一念覺知。“悟”與“迷”之間,同樣是指一念覺知。不論你是何宗、何教、乃至哪一法,在起步修行時,都是妄念紛紛。惟一要做到的,就是把覺知訓練出來。
通常大家都是把事情做完了,才覺知,才悔恨。即平常所說的“事後諸葛亮”。佛教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你只要動了念頭,就有了“因”,因的延續,就有果出現。凡夫是當因出現時,沒有看到未來的果,而一個覺者可以通過這一念起因,就能看到未來的果。有因必然會有果。如果能在念頭產生的同時,覺知跟上來,這一念的因就不會延續成果。因為這一念覺知就意味著沒有把種子種進阿賴耶識。
通常大家不相信三世因果,但不會不相信昨天、今天、明天。今天就是昨天的果,同時又是明天的因。之所以今天大家聚在了一起,是因為昨天約好的;明天要到哪裡去,又是今天決定的。今天是因,明天是果;上午為因,下午為果;前一小時為因,後一小時為果。你只要動了念頭,就會有果。至於果的出現形式,完全由你的覺知來決定。因為頭腦生生世世形成了一種慣性,所以總喜歡圍繞習氣考慮問題。而在習氣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未被喚醒。有時是處於醒著的狀態,可又不會利用他。在座的都是幾十歲的人了,幾十年來都是一直用頭腦考慮問題。現在修學佛法,還是用頭腦去修。靈性的東西不是靠頭腦修出來的。頭腦也只是靈性的一個影子,就如水中的明月只是天上明月的投影。
曾經有人問過我,覺知是不是本來面目?覺知不是本來面目,但也從未離開過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即指佛性)。實際上聖人與凡夫的區別,只在一念之間,“覺”與“未覺”之間。“覺”即覺知。凡夫是隨著習氣走,而聖人是讓覺知指著走。你什麼時候能把自己訓練到隨時隨地能覺察到自己的念頭時,才能夠選擇適合自己修行的方法。如果說你的念頭還覺知不到,師父即使教你一個方法,你用起功來還是很困難,因為你整天都在妄念中度過,沒辦法熄滅妄念。就像一個生病的人,要先把身體治好,才能工作。一個妄念很多的人,修法是沒辦法修進去的。只有先修掉妄念,上升一個台階後,才能修法。降伏了妄念,才是修法的開始,才可借助某一個法修下去。再進一步,才能入道。這就是禅宗所講的三步曲:覺念、擇法、修道。如果師父給你一個方法,上來就修,你會感到無法入手。過去傳統修學的這條路上,當一個師父教弟子修法之前,先讓他誦一部經或者是持一個咒語要幾萬遍,幾十萬遍。目的就是為了借助於誦經、念咒、念佛,把其散亂的心收斂回來。密宗先修四加行、五加行的目的也是一樣。過去在禅堂裡一坐就是幾年,不講修行,就讓你參話頭,乃至看到起心動念處。因為你的心太散亂,再好的方法傳給你,你也無法與這個法融為一體。但現在的修行人都求快,巴不得一年、二年都能開悟成佛。好多人以為開悟或成佛後就算大功告成。什麼叫開悟成佛?如果從最平實的角度講,能夠時時刻刻覺察到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就算覺悟,能夠親見自己本來面目就算成佛。(此見是心眼見,非肉眼見。)
你沒有明心見性,看不清自己的習氣毛病,不知業力所在,很難下手修煉。通常所說的盲修瞎練,指的就是心眼沒有打開。如果心眼打開,見到了自己的佛性,你所做、所想,自然會符合道。按宗下講:明心見性後,才是修行的開始。才能讓生生世世的習氣毛病一步一步拔除掉。如按教下講,明心見性後,可以告一段落。
什麼是宗?什麼是教?宗是教的核心,教是宗的闡述延伸。或者通俗點講,宗是指實踐,教是指理論,“宗”是靈魂,“教”是肉體!作為一個全面實修實證的人來說,必須既通宗又通教,之所以“宗”上的功夫修不上來,就是因為教理上沒有通達。之所以不能踏踏實實地修行,就是因為偏重於理,落到了口頭禅上。如果你在教上下的功夫多,你在言行上一定很浮。如果在宗上深入得深,這個人不太樂意出去弘法利生。因為從教上看,每個眾生本來是佛,個個圓滿。如從宗上講,雖然眾生都是圓滿的,但他生生世世的業力、習氣,把靈性的力量給吞沒了,縱然有佛性,但找不到,如同沒有。六道眾生都有佛性,但就目前來講,你敢承認你是佛嗎?從本質上講你具備和佛同樣的本性,但是佛沒有的,我們還有。有什麼呢?就是業障,就是貪、嗔、癡、慢、疑。佛有的,眾生也有,可是不會用。當你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後,按一個方法修下去,入了道,最後又出了道,從道裡走出來,目的是為了讓道產生用。佛教講“開智慧”、“解脫”,實際上就是為了生妙用。人家許多不信佛的人,看到我們既不會做人,又不會做事。要真的開智慧,為什麼不會做人做事?心裡都是這樣想,但成果並未出現。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方法對不對?方法對,那就再看我們的心態對不對?心態是根本,方法才是枝末。正是因為根本抓不住,才依賴一個枝末,要把根本掌握住。但枝末是從根本裡延伸出來的。你們好多人是在城市裡長大的,沒到農村去看過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在好幾米的籐子上長著一個西瓜,小孩晚上去偷西瓜,看不到西瓜,就抓住籐子去 “順籐摸瓜”。從枝末找到根本。雖然是枝末,也是從根本長出,原本一體。當心態沒有降伏的時候,真的也是假的,心態降伏後,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一切唯心造”是對大修行人講的,初學佛者根本達不到。所謂“唯心造”那是因為你已降伏了心。所謂“被物所轉”,還處在起心動念的階段。一個人妄念多,心很散亂,這與他從事的職業、所處的環境都有一定的關系。一個剛學佛的人,環境對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什麼過去、現在許多修行的人,都要找一個人煙很少的地方去修行?因為面對五顏六色的紅塵,他沒有辦法當下切斷六根,只能通過環境來切斷六根。無論你離開復雜的環境,還是處在一個紛繁復雜的環境之中,剛開始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要看得清清楚楚。什麼叫動?什麼叫念?動是指波動,在止的基礎上蕩漾了一下。念是指繼續延續的意思。只有通過由粗變細,由細變無(念是粗、動是細)。就完全成了一個平靜的湖面,清澈見底。
之所以你做不到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那是因為你沒完全放下自己的身心。怎樣才算把自己的身心放下呢?當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全身心完全投入到這件事情上,不要再想其他的事情。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雜念會逐漸減少。另外,一個人的念頭多,與沒有放松也有一定的關系。實際上把兩條腿盤起來,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且能夠持久。比如說繞佛、散步。雖然也是一種放松的方式,但不持久。時間一長容易使身體繃緊,產生雜念。現在你說,盤腿很累,那還是因為不能完全放松自己的身體。只能通過睡覺來放松。過去的高僧大德們不需要睡覺,就是通過盤腿靜坐,完全放松身心。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以後,微細的念頭以及剛剛蕩漾產生的動,才能察覺。動對修道來說不可怕,因為它還沒有力量形成因,也就不存在果。一旦念頭已經產生,就已經構成了因。因是種子,是種子早晚有一天必然會發芽、開花、結果。
有些學佛的人,總擔心經常不考慮問題,是否頭腦會越來越遲鈍?實際上恰恰相反。一個人反應慢是由於妄念多、太散亂。如果平時不考慮問題,一旦出現一件事情,就會和這件事情緊緊扣在一起。如果有雜念,思想就會順著雜念走掉,哪怕是1、2秒的走開,你對眼前的事情處理就緩慢了。過去修淨土的人,為了不散亂,通常采用金剛念佛的方法,嘴念出聲,入耳根,再滲入到心靈裡。完成金剛念、金剛誦後,會上升到另一個台階,即瑜伽念、瑜伽誦(默念、誦)。因為這時耳根已降伏了。為什麼古人教孩子念書要出聲?要高聲朗讀?就是為效果好,通過耳根滲透進去。之所以學佛修道這麼久,沒有親身感受到什麼是道,根本原因就是心太散亂,連半分鐘的一心不亂都沒出現過。哪怕是半分鐘出現,也完全可以體會到古人講的萬物同一體,是一種什麼感受。即便是有了這半分鐘的感受,下次用功時,還能回憶起這半分鐘的感受,再走進來,乃至延續下去。比如十幾年前曾登過泰山,現在還能回憶當時登泰山時的感受。順著感受摸下去,會慢慢地登上泰山。這就是記憶。經歷過一次就會有記憶,下次就容易。
造化為什麼給我們記憶?就是為了讓好的事情繼續下去,因為你有記憶,會把好的帶到未來。事情沒有兩全其美,既然有記憶,同樣,壞的事情也會帶到未來,帶到生生世世。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宗教,都不讓信徒做壞事。只要有記憶,必然會帶到臨終、帶到來世。基督教講,臨終時上帝來審判你!實際上是自己審判自己。臨終時,一幕幕全都出現。之所以你現在有福報,有報應,都是你自己前世做的,把過去的好事、壞事,帶到了現在。這就是年陰陽五行,相生相克。除非你像剛才講的:覺念、修道、再走出來(超越了五行,跳出三界),才不受這些規律的束縛。從道裡邊走出來,就超越了五行,不存在記憶和非記憶。“洗業障”就是把頭腦裡過去錄進去的不好的念頭給清洗掉。
好多學佛的人說,最好不要有記憶。實際上記憶也是一種享受,看你怎麼去運用。入道的感受,哪怕是一分、半分鐘,下一次用功時同樣還會出現。你真的有心去修煉,這種感受隨時會出現。只要出現一次,下次捕捉還能捕捉到。幾次三番下來,就可隨時捕捉到。隨時都在道中,都能修道。有“記憶”就能捕捉“道”,這個方法是不是很好?但掌握了這個方法,未必能管住你的習氣毛病。八地菩薩才不需要“善護念”,能念念入道。
真的渴望入道,有七天就能掌握了這個訣竅。古人有七天就開悟的,那是因為通過記憶,捕捉到感受,七天中通過無數次的進進出出,把方法掌握了。幾天把四禅八定走完了。不一定從一禅、二禅、三禅到四禅,四禅八定可在剎那間走完。佛經中叫做“獅子迅三摩地”。目犍連尊者進入狂龍鼻孔,就是用了這個方法。因為用的是心念,心念超越虛空。過去認為光速最快,現代科學證明:念頭的速度是光速的幾億萬倍。
你們住在這裡,如果細心觀察,會感覺到為什麼在很遠的地方放炮,你屋子裡的玻璃會震動?因為空間的空氣是一個整體。你修煉到和宇宙成了一個整體,就能與六道眾生溝通。因為你的心太散亂,把你和整體(宇宙)隔離開了。
記筆記很容易養成思想集中的習慣,因為一打妄想,就記不上,跟不上了,甚至連續不下去。只有高度集中,才能把對方的話原原本本地記下來。
密宗裡修行的方法,對治散亂,用訓練呼吸的方法。深吸一口氣,馬上把呼吸憋住,既不呼也不吸半分鐘,慢慢捕捉。一天訓練幾十次下來,很快能捕捉到入定的實際感受。因為快入定時,也是不呼不吸。在入定時,突然有個動靜出現,會感到心髒就像掀動了一樣,就像患了嚴重的心髒病一樣,這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