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一元,化身是怎麼來的
今天接著前天的問題繼續講下去。前天講:宇宙萬物都是由心生出的,都是因為心動,才產生“萬有”。如果我們的心不動,萬有是否存在?回答肯定是“存在”。那與佛教中講的理論,豈不是相違背了嗎?佛教講:“心動一切境(萬物)生,心滅一切境(萬物)滅。”那麼現在我們心不動,萬物是否存在?回答是:山河、大地、山林、樹木依然存在。老子講:“無,為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之所以宇宙有萬物現象,都是我們的心強加給它的名詞。如心未動,它存在等於沒有存在。它在關你何事?在,是由你的心決定,附了名詞,這是山、水,那是大地、樹木……。如心不給它起名詞,在猶如未在。六祖初到法性寺(今光孝寺)時,二僧爭論是風動還是幡動的時候,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有人不理解,在這裡問:如果心未動,風和幡動不動?風動、幡動與大家有什麼關系?對心而言,幡動就是心動。就像修行人經常談論別人的是非,古人為什麼不說:談“非”是錯,談“是”是對的?談論“是”也不對。
一個修行人,不要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朋友之間,也是不能抓住把柄不放。用人不要因為他有缺點,就不去用。要給他發揮長處的機會。如果總住在別人的缺點上,對一個學佛人來講,是在搜集別人的業障。光看到別人的缺點,等於把別人的業障收集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心中光是黑暗的一面。久而久之,你的內心充滿了黑暗。如果光看到好的一面,久而久之,內心一片光明。下午勞動的時候,談到羅漢還要分四個等級,菩薩分十個等級,佛還有三身,人怎麼會沒有差別?如果不拿平等心去對待別人,自己的內心永遠不會平衡。做任何事,都會去報怨。因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是有差別的。每個人吃飯不一樣,有多、有少;干活不一樣,力氣有大、有小;學佛、修道,有人領悟快,有人領悟慢;山上的樹有高有低,地上的人群有差、有別。如能做到不去分別,是什麼樣,就讓它是什麼樣,不要去改變它,那麼你所到之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如果該存在的都是不對的,造化早就不是現在這樣子了。就像海裡有山,山中又有湖,自然這樣,這有什麼錯誤呢?如果不適應,這些早就不存在了。野外生物之所以繁衍不息,說明早已適應了大自然的規律。
為什麼在一個聖人的眼裡沒什麼要改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為聖人眼裡,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你沒有發現它的價值,不能去利用它。因你未發現,未找到它的價值,就說它沒有用。收藏石頭的人,可能會認為木頭沒有用。而搞雕刻的人,又可能會說土沒有用。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而聖人看萬事萬物都有妙用。只有一個人孤立時,才覺得什麼都沒有用。
“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如果用現代哲學的思想解釋這句話:宇宙萬物,都是心給它附加了名詞,才有了萬事萬物。所以老子講:“有名萬物之母”。可哲學只提了一半,還有一半未提到。心給萬物起名字,就有了萬事萬物。那“心”又是怎麼來的呢?心是因為有萬事萬物而來的。《楞嚴經》中說:“即起為心”,當你看到萬事萬物,就是看到自己的內心。所以,“心不自心,因物故心”。如果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可以作最簡單的比喻,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貪、嗔、癡、慢、疑?關起門來絕對不行。只有出去做事時,別人說不中聽的話或者瞪你一眼,才能檢驗出來。只有這個時刻,才能看清自己內心的反應。所以,“反應”的就是自己的“心”。反應越強烈,看得越清楚。因此古人講:“煩惱即菩提”。只有借助於煩惱,才能檢查自己的心態。
動是心,不動也是心。六根對著六塵,產生分別以後,本身就是真心的顯現。也是真心在起妙用。對某件事物,在分別時是心在動,當知道外邊的事物存在時,也是內心的顯現。可我們習慣給它附加一種屬性:說這是“好的”,那是“壞的”。站在世間法看事物有好、有壞。站在出世間法看,就沒好、沒壞。可是佛法不離世間法,縱然你已超越了內心,不分別好壞。做世間法時,還要隨順世間法去做。就是說,你一個人無法改變大因緣,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內心。實際上學佛人不用改變周圍,只需改變自己,管好自己的內心。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管好,社會自然就好了。所謂淨化社會,就是每個人先淨化自己。
如果我們處在定中,沒有動念、分別,將是一種什麼境界呢?雖然大家沒感受過,但完全可以從理論上領悟。我們都曾做過夢,當處在夢中時,會把夢中的一切都當成是真的。因此,做夢時該斗的,還在斗;該吵的,還在吵。什麼時候修的夢中不執著,告訴自己:這是夢,就會很快醒來。有了這種定力,白天遇到境界,馬上會告訴自己: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也就是馬上醒悟。之所以有夢,就是為了告訴你,白天也是在夢中,實際上都是在做夢。“夢中說夢,夢更夢。”當我們對萬事萬物不再分別時,世界的一切都是處在整體的空無裡面。就像你們坐在這兒,腰一挺,正念樹起來,幾秒鐘以內什麼也不去考慮,不呼吸,頓時感到一切都消失了。洞、人、什麼都不存在了。你和萬物形成一體,萬物和你同體,一體無體,因為不再分別、執著,在也不在。所以一個入定的人的思想意識,可以逢山穿山,逢海過海。
我十三歲時看的第一部小說《封神演義》,書中描繪土行孫從土裡穿過去的情景,我非常相信。因為我自己經常在夢中逢山穿山,逢海過海。學佛以後才知道,人通過修煉,真的能達到這種境界。天台山過去有個班首,神識可以到廚房裡拿東西。每天夜裡,把廚房裡的鍋巴拿到禅堂裡,分給大家吃。伙房裡的人發現鍋巴總丟,就反映給大和尚;大和尚的禅定功夫也很高,就在自己的屋裡打坐,神識出去觀察,結果發現,班首的神識從座上下來,到廚房去了。這時他開個玩笑,把班首的肉體放到床下去了。等班首回到禅堂裡,把鍋巴放到每個人面前,回到自己位子上一看,發現自己的肉身不見了。就到處去找。禅堂裡又不能搞出動靜來,急得夠嗆。這時大和尚站在禅堂門口大吼一聲:“你可知犯戒了?”班首的神識和他對話:“我沒犯戒,我是為了大家,因為每天一到半夜,大家餓得直不起腰來,沒辦法用功,我才去拿鍋巴給大家吃。”和尚說:“還是要遷單”。班首說:“好,不過有個請求,每天子時如果大家還在用功,要吃一頓晚餐。”和尚答應了他這個請求,並告訴他:“你的肉身在床下邊!”班首剎那間復活了,頂禮告假。實際上這種功夫,每個人每天都會經歷好幾次。只是沒有用心觀察它,更沒有用心去捕捉它。每天習以為常,也就見怪不怪。如果每天躺在床上捕捉它,怎樣入睡的?怎樣醒來的?怎樣做夢的?這三者與入定、住定、出定的過程,以及死亡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當你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自己是怎樣慢慢睡著,就如同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慢慢醒來時,又是怎樣從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出來的。死亡的過程也是一樣。經歷了五禅定、四禅、三禅、二禅、初禅,為什麼不知道怎樣睡著?怎樣做夢?又怎樣醒來的呢?睡覺的時候,首先是身體不動了,類似於要入定前,念頭由粗變細—念頭沒有了—進入禅定。醒來時,忽然動了一個念頭,接著念頭由細變粗—又開始有雜念—身體開始活動。如果身體不動,還會繼續入睡。當睡著了,是不是沒有自己的肉體?山河大地一切都空了?孟子講:“萬物皆不悖於我。”只有在定中,才能感受到“萬物皆不悖於我”。
如果感受到“空”了,有“空”,還是一種“有”。“無”是徹底沒有了。今晚來打坐前,接到一個電話。來電話的人,是我在家時認識的,比我大五歲、已經出家了的一位道友。現在住山洞,問我下一步該怎麼修?我問他現在處在什麼情況?他說:睜眼、閉眼,一片光明。就像唐朝的道宣律師講的:“泉中有明月,月中不是道”(此未超越色陰)。就經常處在光明海裡。道宣律師修行時,經常有天人送飯。說明有願心、有道心,雖未證道,只要具備了佛菩薩的悲心、願力,可以受人天供養。完全可以往生西方。當時道宣律師的身心已達一潭清水,而且明月也出現了。已達到睜眼、閉眼一片光明,極目四望,一片光芒。絕不是一片無明(睜眼、閉眼一片漆黑,禅宗叫做“漆黑桶底”)。 我對那位道友講:不要住在光明裡,沖出光明。他說:“有時能沖出光明,又該怎麼修?”我告訴他:應該動中修定,什麼是動中修定呢?就是出去接觸人、事、物、理。因為在靜坐中,無法知道自己有沒有貪、嗔、癡、煩惱。出去做事,如不能保持定中的狀態,說明過去修的都是假的,都不究竟。你們看“仙”字怎麼寫的?人在山裡就是仙,到了人間就不是神仙了。老虎在山中是獸王,到了人間,連狗都欺負它。為什麼神仙離開山,就不是神仙了?因為紅塵的力量太大了。
化身是怎麼來的?實際上是由妄念來的。比如你在這裡動一個“回老家”的念頭,如果力量足,你的形象就會出現在老家(力量不足是不能的)。當我們發願時,要成佛,做菩薩,這時已把內在的力量,擺在了佛、菩薩的級別上。如果沒發這個願,怎麼修,也不能把另一半(願力)的力量擺上去,整個力量都在下邊。所以佛門裡講:法身如如不動,化身隨需要來來去去,報身分階段。實際上“發願”,就是把化身已經送上去了,當臨命終時,另外一種力量與當時發願的力量合二為一,就走掉了。民間講:一個人臨終時,還要到他生前去過的地方走一遍,把所有的力量帶走。如果用科學解釋,很好解釋。因為一個人到過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留下影子。就猶如銀行裡的錄像,只要你來過,就會被錄下來。
人們常講:某某大師在這兒住過,有加持力。每個人,隨著他功力的深淺而留下的力量也有深淺。如果你刻意加持某個人,超度某個人,反而加持不了,超度不了。如果一心去做,反而能夠超度冤親債主。如果你以為是你自己在超度,你要背這個業障。如果認為是佛菩薩在超度,我們自己只不過是佛、菩薩的工具,業障由佛、菩薩來背。有的人講“某某業障重,我一見他就頭痛。”因為你分別、執著,對方的業障跑到你身上去了,所以你就頭痛。因為心生業障,心吸業障。
留點時間大家提提問題。
問:師父剛才講“三者一樣”,再給說說。
師:入定、睡覺、死亡,三者一模一樣。當早晨剛醒來時,靈靈明明,沒有念頭,與定中非常類似。當初空有和尚問我:“想入定嗎?”我回答說:“做夢都想。”空有和尚說:“那就先看是怎麼做夢的?”
先躺下,身體放松,思想意識收回來。先從外邊收到屋子裡邊來,再從屋子裡邊收到頭腦中來。身體上有一股力量,入睡時慢慢變細;醒來時,由細變粗。還有一個力量,完全可以離開身體。
尤其是身體疲勞、心清醒時,漸漸靜下來,入定時,一定要先靜下來。可一旦靜下來,又會昏沉。
問:入定後既然什麼都知道,為什麼還要用引磬敲出定?
師:入定有許多層次。很深的定,叫都叫不出來。這種功夫很高的人,入定前都會告訴自己,要入定多長時間,到時間會自動出定。(比如你明天早晨五點鐘,要趕火車,睡覺前暗示自己,到時間一定會醒來。)有的忘了暗示自己,就需要有人叫出定。
問:我能看見許多人身上有附體,我確實給好多人治好了絕症……
師:每個人身上都有護法神!有許多無形眾生圍繞著我們,那是在過去世結的緣。你做善事,它也會修善;你作惡事,它也可能作惡多端。給人治病不是你的力量,無形眾生在後邊,借助於你的手摸一摸,吹口氣的形式,而給人治病。
打坐入靜,神識出去了,肉體被一個光罩罩住,無形眾生無法進入。陰氣重的人,無形眾生容易進入,即附體。
* 六祖講:“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在修行開始就要轉變念頭,不起分別心,到成佛的時候前五識、第八識才能徹底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