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音念六字大明咒
古人讀書和誦經,為什麼都要出聲呢?出聲念有什麼好處呢?如果出聲念沒什麼意義,古人為什麼又要這樣做呢?
幾千年來,讀書、誦經,都是采用這種方式。如果按照佛教對六根的判斷,耳根、意根具備的功能,最多、最圓滿。《楞嚴經》中,佛祖對耳根圓通的判斷:“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種功德。”耳根下來,才是意根功德多一些。
平常形容一個人耳聰目明,頭腦反應很快。靠什麼來收集信息呢?主要就是靠眼根和耳根。平常說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實際上應該講:耳聽十方才對。因為天上、人間乃至十方,耳根都可聽到。
一個人靜坐時,如果心很散亂,主要是白天所接觸的事物,都錄進頭腦中去了。錄,主要靠的是兩個器官的功能,即眼根和耳根。實際上眼根錄進的深度,遠不如耳根。現在你們在座的每個人可以想一想:當別人對你表情惡劣,或者是出口罵你時,這兩種情況,你都會記在心中,但是哪一種會更深刻呢?是表情,還是傳出的話語?為什麼前者會覺得淡漠一些,而對一個人的語言記得會更深刻?因為我們都是欲界的眾生,也即是說欲界的眾生是以光和音為生命力。既然我們是以光音為主要的動力,那麼日常生活中,就容易被眼根和耳根所轉動。按照佛經中的描述,在沒有光之前,就只有一種聲音,所以最初錄進的是聲音的力量。一旦通過聲音錄進去,就很難再洗掉。通常眼根錄進的事物,貯存在第六識(即意識),很難進入第七識(末那識)。如果是通過耳根錄進的事物,是很容易進入第六識、第七識,乃至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因此,為了記得快,記得牢,古人讀書、誦經,都是高聲從口誦出,再通過耳根錄進去,貯存在第七識、第八識裡面。一旦進入第八識,就很難忘記。
人很難看到聲音,而容易聽到聲音。只有達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後,才能看到。道教的老子,相當於佛教裡說的阿羅漢。孔子雖被封為“聖人”,實際上還未達到阿羅漢的果位,充其量是三果(阿那含)。但他已經領悟到聲音的重要性,以及耳根對於聲音的敏感度(即對於記憶的重要作用)。
通常,默讀只能降伏眼根和意根,如果高聲讀誦,不僅能降伏眼根、意根,而且還能降伏耳根。默誦的時候,周圍的聲音很容易進入耳根。而高聲讀誦,由於諸根並用,很容易形成環形:嘴念—耳聽—再進入意根。這是因為耳根具有吸收的功能。
大家都知道鼻根有吸收的功能,很遠的氣味就能夠嗅到。難道眼根、耳根就沒有吸收的功能嗎?如果說沒有,為什麼能看到遠處的景色,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既然有,那麼古人讓高聲朗讀,是很有道理的。嘴說出來,耳根聽進去,進入意根。
同時聲音又有振動力。何謂聲、何謂音?比如寺廟裡的鐘聲,在敲下去的一剎那,發出的就是聲,之後振動的余波,即為音。當人們聽到敲鐘的聲音時,真正聽到的是音,而不是聲。聲音有聲(音)波,比如我們能聽到遠處傳來的聲音;味有味波,比如食堂做熟飯菜,老遠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光有光波,幾百米以外都能照亮。既然聲音有波,高聲誦經、有節奏的讀誦,這種音波自然會進入阿賴耶識,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治病、開智慧)。如果未掌握節奏,高聲誦經是會很累的。默念、默誦,由於沒有充分使用耳根的功能,效果、功效又怎麼會高呢?因此,只有通過前面用音念(或叫金剛念)的階段,才能默念(又叫瑜伽念)。也就是說,必須經過前面的一個階段,才能進入後面的“瑜伽念”。如果直接使用瑜伽念,則很難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嘴、眼、耳、意根同時使用,才能進入諸根互進,或是同進的狀態。如果默念,只使用眼根及意根,沒有使用耳根,耳根就很容易被外境牽走。如果耳根還能被外邊的聲音干擾,就還要用金剛念,而絕對不能使用瑜伽念。只有耳根能完全關閉,才能用瑜伽念。
一個人如果把耳根修通,一定開大智慧。即使不能開大悟,頭腦也會非常敏捷。從中醫的生理學上講,人的兩只耳朵,與腎的關系非常密切。人有兩個腎,一邊一個,耳朵也是一邊一個。耳的外形與腎髒也很相像。所以從一個人耳朵的形狀、色澤,就可以看出他腎髒的功能。一個人如果腎水足,耳朵是紅潤飽滿的。如腎水不足,耳朵是干癟發黑的。腎水足,還可以還精補腦,耳更聰、目更明。耳聰目明,可通天地鬼神。當內在的意識流不再向外尋求以後,才能進入瑜伽念,瑜伽是相應意,金剛為降伏意,只有先降伏而後相應。當一個人達到瑜伽念的等級以後,他說話的聲音,下來自丹田,上通於虛空。所以唐朝的大慧禅師講:“你處在哪個層次,你不用開口,我知道的清清楚楚”。一個人的層次,在其五官、膚色,都體現的清清楚楚。
另外,金剛誦很容易降服生理的氣,使之不散亂,以至意識不散亂。我們之所以坐這兒妄想紛紛,說明氣未住,神未閒。如果氣住神閒,就不會妄想紛紛,自然能入定。所謂氣浮則心躁。為什麼古人講氣沉丹田,而不說氣住頭頂?又說:沉不住氣,會壞事。道理就在於此。
金剛誦修成的人,絕對不會有嗔恨心,不會生氣,也不會有欲望。身體上、中、下三處暢通,靠金剛誦的力量(即音流振動的力量),會加快暢通。如果金剛念未修成,千萬不要進到瑜伽念來(否則生理上易生瘀氣)。
古人講:金剛誦的力量,主要靠音流振動的力量。你們是否注意到所有的咒語都包含“嗡、嘎、吽”三個字?即便不是這三個字,也都含有這三種音。“嘎”和“阿”有什麼區別呢?“嘎”能夠把胸部的氣發出去。“六字明”也是建立在“三字明”的基礎上。“聲”的力量比較粗糙,只有借助於“音”的力量,才能把每個細胞穿透。六字真言為什麼不采用聲念的方式?因為聲念趕不上音念的力量大。為什麼要念六字明,而不念三字明呢?因為你還不到這個層次。三字明的振動是六字明的好幾倍。如果你的氣脈還未完全暢通,龐大的力量,容易把你微細的脈絡堵塞。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就念三字明,不但不能打開你的氣脈,反而更容易使你原本微細的氣脈堵塞。即所謂“欲速則不達”。只有通過一個階段(最少要半年)念六字明,而且還必須加上觀想。
通過前面的調姿勢、調呼吸、調意識“三部曲”,觀想自己的身體不存在了,頭是個蓮花苞、軀干(身體、脊柱)是蓮花桿,接著觀想蓮花苞,慢慢開放。根器足者,蓮苞可以“嘩”的一下子張開,如果是慢慢張開,說明你不是屬於頓悟的根器。“嘩”的一下子張開,說明心力、體力、魄力很足。有的人蓮花觀想得很小,有的人一想就很大,一開就很快。這時想象自己的身體消失了,完全變成了一株蓮花,如果沒有打妄想,這個畫面肯定不會破壞。如破壞了,就再觀想一次,如果還不行,就要采用聲音來降服雜念。這時就體現出了音念的重要功效。先用鼻孔吸氣,把氣沉入丹田,停留3—5秒鐘,利用往外呼氣的同時,發音念。即用“嗡”(六字大明咒)來代替呼氣。現在大家來體驗一下:用鼻深深吸氣→沉入丹田→停3—5秒鐘→閉住嘴發“嗡”的音,嗡—;鼻吸→沉入丹田→停3—5秒鐘→嘴微微張開發“嘛”的聲音,嘛—;鼻吸→停3—5秒鐘→呢—;吸氣→停住→呗—;吸氣→停住→咪—;吸氣—停住→閉住嘴念,吽—。就這樣一直反復念,念到妄想起不來。此時的你,根本不存在了,蓮台上坐著,或者站著你最崇敬的佛。南方佛菩薩與北方佛菩薩的造型不一樣,該觀什麼樣的呢?如果感到不好觀想,那就干脆觀想蓮台上坐著或站著你的師父。因為你親眼見到過你的師父,比較容易觀想。
這樣練到兩個月之後,再采用這種方法時,你會發現,氣沉入丹田後,停留不僅是5秒鐘,可以到10秒乃到20秒。有時發現,一口氣吸入丹田後,沒有往外呼氣,丹田就癟了。這是因為丹田的氣,散發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中去了。音念就是“火柴”的力量,利用這種方法點燃了全身的能量。
為什麼有人打坐到了一定時間會發火,就是因為氣未沉下來,胸部發憋。發火以後,胸部才舒服。如果氣從口發出去了,自然無火可發。
古人講“上座千聲呼,何愁不入定”。為什麼不說千聲吸?古人又說“下座十聲呼,百病自然除”。為什麼要強調上座後,下座前,多向外呼呼氣呢?因為靜坐過程中身體產生了一定能量,但又未達到清氣升、濁氣降,既沒能力將氣降下來,更沒能力從頭頂出去,只會停留在胸部一帶。長期的瘀積後,會胃脹、心窩疼,一般人會以為是得了胃病。實際上是沒有掌握好方法。有許多禅師也是外行,教人打坐,只要舒服就行。因此,打坐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怪。十人九禅病。越是禅坐,越是疾病纏身,越是不用功的人反而越是吃得肥頭大耳。坐禅的人多數是面黃肌瘦,這豈不是顛倒了嗎?
不管你單盤、雙盤、還是散盤,一定要脊柱拉直,稍稍前傾一點,尾巴骨微向外翹,眼睛看著(目光落在)前面一米處,脖子、脊柱、頭部,是一條斜著的直線,下巴微壓,如果脊柱筆直(垂直地面),身體的重量落在尾骨上,如斜一點(稍前傾),重量會落在兩個膝蓋上或兩個胯關節上。
前面的氣降下去,後面的氣升上來,當坐到一定程度時,背後熱氣騰騰,而眼前波光粼粼。再下來,月光鎖在眉間不會消失了。當姿勢調正確,才能不緊不慢地進入到金剛誦裡面。金剛誦可以增強一個人生理的呼吸能力。呼氣的同時把聲音送出去。打人的時候都是呼氣的同時出拳,如果是吸氣出拳,沒有力量。練武術發力都是呼氣。收回來才吸氣,如果老師沒有告訴你這個秘密,你練一輩子也不會練好。因為一個人的力氣,是由體內的“氣”產生,熱量由“精”產生,頭腦敏捷與精、氣、神有密切的關系。如果你的禅定功夫很差,很容易氣喘吁吁。禅定功夫深的人,一吸氣就沉到丹田,呼氣的時間也比一般人長。隨著禅定功夫的上升,吸氣自然會一點點往下降。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如果把氣吸到喉嚨,很快就會呼出去,吸到胸部,呼氣要比吸到喉嚨稍微長些,吸到丹田會更長些,呼吸路途越短,越容易氣喘,越長則越不容易氣喘。
通過一個長時期的金剛念,就會改變一個人的整個生理系統。當進入瑜伽念時,自然達到精、氣、神的轉化,心靈自然與道相應,開始練習時絕對不能自作聰明、自作主張,憋氣不要超過5秒以上。練二,三個月以後,才能逐漸由5秒鐘,增加到10秒、20秒。剛才念的時候,計算了一下時間,你們每個人都能達到10秒鐘了。二、三個月後可以達到15秒鐘、再到20秒。但你教別人念,一定要教人家先停留3—5秒,否則出了問題你負責。不能拿你的等級衡量眾生,不能操之過急。
吸氣可以停留很久,如果是呼氣停留很久,身體就容易出問題。因為肚子癟下去,生理機能處於萎縮休眠狀態。
八萬四千毛孔,既然能出汗,怎麼不能出氣?病怎麼能排不出去呢?六字大明咒金剛念半個小時,就累得受不了了,妄想打不起來。因為這時氣沉下去了,打妄想會牽動你的氣。當一個人很靜的時候,氣是沉下去的,根本打不起妄想來,打一個妄想會感覺到很累。氣浮的人喜歡活動,氣沉的人不願講話,講話會感覺到很累。因為他要講一句話,就要把丹田的氣拔上來。(他的氣沉在丹田裡),所以會感到很累。而氣很浮的人講話會感覺很舒服,不講話會憋得難受(他的氣憋到胸部)所以整天嘴巴“呱呱呱”說個不停。今天講到這裡,留一點時間給你們提問題。
誦經的時候身坐端正,六根統一,同時介入,如果采用音念是不會犯睏的,因為憋氣10秒鐘,下邊的氧氣自然會升入頭裡邊。如果頭腦發木、呆滯,采用金剛念,自然會開竅。一旦竅打開,頭腦敏捷、記憶力好。這個“竅”什麼時間打開,每個人不一樣,一般人在十八、九歲,女的早點兒,男的晚點兒,有的人40歲以後才開竅。有的60歲才開竅,中氣足的人早,中氣下陷的人晚。怎麼辦呢?采用金剛念讓中氣升上來。如果想開智慧,每天保持30分鐘的金剛誦,頭腦會清晰。尤其是頭腦發木時,要念六字真言,即使不念六字明,念其它的經、咒也可以用金剛念。為什麼藏密念咒都念出聲?我們漢人打坐、念佛效果不好?就是因為他們是采用音念,所以效果好,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是前人這麼教,後人就這麼念。
* 誦經多了會很累,因為氣吸進來,未達底(達底才能激活生理機能),如誦經速度快,氣不易吸到丹田,即便是吸到了丹田,也沒有停留,剛進來,又出去。如果采用金剛念,也就是音念的方法,不僅不會傷元氣,而且還會助長元氣的增長。
* 密宗的“九節拂風鞭”,就是協調體內的陰陽二氣的。一個人修得好,自成陰陽。降伏其身,就是降伏陰陽二氣。宇宙的一切都具備陰陽。“道”不是“身”,但不離身。
* 當左鼻孔不通時,可采用右吉祥臥;右鼻孔不通時,采用左吉祥臥,通氣會很快。
問:耳朵往外冒氣、有聲音是怎麼回事?
師:這是一種好現象。六根關閉以前,會有能量往外流,古人到這個時候,會用兩個木棉團把耳朵塞住,不讓能量往外流。
問:,我們是不是也要塞住耳朵?
師:少說話、少打妄想就行了。“妄想”流失的能量,遠遠超過耳朵流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