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先降伏自己的身心
在打瞌睡的時候,吸一口氣憋在嘴巴裡面不要呼出去,再不行的話,就把自己的頭啊,打兩錘。微細地打瞌睡是散亂,嚴重地打瞌睡是睡眠。
有的人修淨土十幾年了,還不知道何為淨土法門;修禅宗的十幾年了,也不知道何為禅;修密的同樣犯這個病。另外一種人誤以為自己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淨土法門;盤盤腿就是禅宗;念念咒語、結個手印就是修密。以此類推,豈不是剃個光腦袋、穿件和尚衣服就是和尚;穿套西裝就是西方人;穿件和服就是日本人了?!
何為淨?不染為淨;何為禅?不散為禅;何為密呢?不亂為密。淨是心中之淨,禅是心中之禅,密是心中之密。無數個法門、無數個宗派,總括起來不外乎禅、淨、 密;禅、淨、密歸納起來不外乎一心。
你念阿彌陀佛,不是為了一心不亂嗎?你參禅也是為了一心不亂,你修密要身、口、意相應,還是為了一心不亂。不管你是哪一種方法來用功,首先都是為了一心不亂!
並不是說你念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西方淨土,也不是說你參禅就能夠開悟,更不是說你修密,身、口、意相應就能夠即身成佛!方法只是一種手段,它是為了產生效果而采用的,通過這個方法產生效果來達到目的。
修淨土的通過念阿彌陀佛,達到一心不亂;通過一心不亂,繼續深入下去與佛相應,才能夠生到極樂淨土。修禅的也是借助於一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才能夠深入禅定把智慧打開與佛溝通。修密的還是這個道理。
方法它只是一個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說你修行十幾年了還在這個方法上轉來轉去,這就叫做被法所轉,你根本就沒有邁出“法”這一步。如果說你真的修進去了,是應該沒有“法”可修的,直接與道相應了,哪裡還有法呢?
第一步是先通過這個法與道相應,當你走進道裡面去了,法就在你的後邊了,哪裡還用得上呢?許多人一開口,讓人感覺到他既可笑又冤枉!修了十幾年了,還在原地踏步、還在方法上用功夫,既沒有在心上用功夫,也沒有與道相應。
你們都看見過這種現象:自行車的車梯子支起來以後,你用手去轉動那個腳踏板,自行車的後輪會飛快地轉動,但自行車跑不了!
學佛修道的人都犯這個毛病,有許多人夜不倒單、日中一食,搞了幾年下來,身體搞垮了、菩提心退失了,認為自己的根性不行、法門不行,甚至覺得自己不是修行的料子。這就叫做原地踏步走!根本沒有邁出去。你以為自己投入了很多時間,下了很多功夫,這些與道絲毫不相干!
修道就要入道,入了道,才能夠與道相應、與道同體。那麼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你采用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把你送進道裡面去,由道推著我們走,而不是我們拖著道走!
你念阿彌陀佛,沒有達到一心不亂,怎麼能夠往生淨土呢?《阿彌陀經》上說得很清楚,如果有人念佛能夠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才能往生淨土。我問問在座的,誰能夠七天達到一心不亂?你連七分鐘的一心不亂都達不到!如此說來你們念佛根本就沒有用!
許多學佛修道的人一見面,都喜歡問:你是修什麼法門的?我是修什麼法門的。一聽這些話,一開口就知道是外行!過去的修行人從來不問這些,道友之間一見面,就直接問如何在心地上下功夫。也就是說你在心地上下功夫的方法是什麼樣的。哪裡像現在的人:你是修什麼法門的?你是什麼宗、什麼派?
學佛的人不應該在宗上、派上有這麼大的分歧,如果你在因地上把你自己的宗派、法系分得那麼清楚,深深地植入到你的八識心田裡面去,即便是往生到了極樂世界,你也會拉幫結派!所有的方法,無非都是為了對治你的散亂心,如果散亂心降伏了,就不需要方法了。
既然是一個方法,那就說明它是有階段性的,不能夠把它當成是永久性的。這就像我們要過河,必須要借助於一只船或者一座橋,當過了這個階段,船和橋就都扔到背後了。
有的人采用一個方法修行,十幾年了一點感應都沒有,有的人是有了一點點感應。你那麼一點點感應又有什麼用呢?佛經上記載得非常清楚:極樂世界有蓮花、七寶池、八功德水,那麼你們念佛的是不是看到過呢?
偶爾的,眼前出現一點佛光、一點自性光,就已經非常陶醉了!甚至有許多念佛人連這些都出現不了。既便是你出現了,這也是光影門頭、沿途風光,還沒有到目的地。
如果你有根器的話,任何一個方法都不需要,禅、淨、密都可以拋棄!你讀書也好、種菜也好,你只要是一心不亂,能夠專注在一個境界上,長此以往地走下去,自然能夠與道相應!
你念佛是在做一件事,參禅也是在做一件事,身、口、意相應修密也是在做一件事,我讀書、種菜也是在做一件事,你只要是通過一件事情,可以達到一心不亂,彼此之間就沒有區別!只是使用的方法不同,你是通過念佛達到一心不亂,我是通過種菜達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才能與道相應。
可是有的人念佛十多年了,還沒有達到一心不亂。一邊念佛一邊東看西看、還在聊天、還在看電視,手裡拿著念佛珠還在不停地摳、摳、摳!電視看完了,問題也考慮完了,佛也念完了,這是一心幾用呢?實際上這是散亂心,不是一心多用。
為什麼我們找到一個法門修不進去呢?為什麼沒有辦法和它相應呢?因為我們的“基礎”沒有做,就像是蓋樓房,沒有打好地基,你是沒辦法蓋好樓房的。現在的人都犯這個毛病:一學佛修道,首先找一個方法,可他沒有去找一個如何修自己身體、修自己習氣毛病的方法,而是想找一個馬上成佛的方法!
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聽說過列子求道的故事?列子到他師父那兒求法,去了三年,他師父才看了他一眼;去了六年才開口和他講話;九年才和他一起走路、一起吃飯。一開始去,師父連看都不看他,根本就不同他講話。
現在學佛的信徒,聽說哪個師父修行好,去了以後一分鐘都等不得,就要求法!要師父傳法、要師父收他做弟子。別說師父不傳法,就算是傳了法,也傳不進去!你可以想想,我們的頭腦這麼復雜,內心充滿了雜草、充滿了垃圾,什麼雜草、垃圾?貪、嗔、癡、慢、疑、邪見!你們說這些是不是垃圾?滿滿的垃圾把道的力量都排擠在外邊了,釋迦牟尼佛來到面前,也奈何不了現在的眾生!你們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道友,誰都有一套理論,每個人頭腦裡的理論都是滿滿的!可是你真正讓他講的時候,他一句也講不出來,兩個人在房間裡聊天的時候,都會講。你仔細一聽,都是邪知邪見!
不會講法,要多讀佛經。最好把它誦出聲音來,嘴巴讀的時候把這個聲音送出去,耳朵又把這個聲音聽進來。也就是耳朵又把這個聲音吸進去,錄進了八識心田裡面。如果默讀,就意味著你耳根沒有投入。《楞嚴經》中講“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周聽十方無遺”。還有意根、舌根也是圓滿一千二百功德,眼根、鼻根、身根的功德就要次一些。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我們平時收集信息,大半是來自耳朵的。當耳朵聽到聲音以後,我們的頭才轉過去,眼睛才望過去。眼睛看到的距離,沒有耳朵聽到的遙遠,而且眼睛只能看到前方,而看不到後方,左右也不能看全,耳朵是周聽十方無遺!
不管你是修哪一個法門,按哪一種方法用功,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六根都攝起來,降伏不了它、關閉不了它,你是沒有辦法和道相應的。
實際上這一生能不能成就,現在就可以得出結論、現在就可以知道。根本不需要在以後、更不需要在臨終時才可以知道。在座的都學佛很久了,都不是剛剛聞到佛法,如果說你學佛修道三年了,苗頭還沒有出現、影子還沒有出來的話,說明這個方法根本不適應你,你應該換個方法了。
如果說這個方法好,為什麼三年還沒有用上手呢?用不上手不能說這個方法不好,只能說你不會用這個方法。不過這個問題對一般人來講很難鑒別清。
一個人念佛念習慣了以後,你讓他參禅,他覺得沒辦法下手;修禅用功久了以後,你讓他修密,他覺得太復雜、很勞神累心。實際上任何一個方法,你要是用功進去,都非常勞神累心!如果你說現在修得很輕松自在,說明你又在打妄想了。
在你打坐的這一、兩個小時當中,之所以感到輕松,那是因為你身體得到了休息。實際上真正用功用好了以後,是非常累的,累得你妄想都打不起來!等你打完坐、下座了,會感到身體很累。不過這種情況也是階段性的。
不管你是采用哪一種方法,只要你修進去了,有點眉目了,就像吸煙一樣會上瘾!每天一到那個時間,如果你是念佛的,就想念佛;是坐禅的,就想坐禅。當你突破了這個階段以後,隨時隨地不拘於任何一種形式,你都可以修行。並不是關起門來你才可以參禅、才可以念佛!
既然你已經通過一個方法,一心不亂地走進去了,外面的聲音和顏色怎麼可能干擾你呢?之所以外面的形形色色能夠干擾你,說明你還沒有走進門裡面去。如果你已經走進門裡面去了,把六根門都關上了,外面的聲音和顏色,怎麼可能會干擾你呢?
實際上如果外面的聲色能干擾你,即使你強行把自己關在一個山洞裡面,內心的雜念照樣產生。而且由於你強行切斷了外面的聲色,雖然外面的聲音和顏色進不到你的五根裡面,但是你的意根會比以前增加幾百倍地活躍。
譬如說在你與聲、色打成一片的時候,你內心的念頭有可能一分鐘產生十次,那麼現在你通過閉關,把外面的聲色堵在了門外,它進不到你的五根裡面來,這個時候你的意根裡產生的念頭有可能會是一百次,甚至一千次。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當眼睛看不到色塵、耳朵聽不到聲音的時候,內心會煩躁得特別厲害,因為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意根上了。
因為你把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的功能全部推給意根來承擔了,只有它一個人來發揮,所以心念一個接一個,一秒鐘會冒十次!如果你從洞裡面走出去,眼睛繼續看,耳朵繼續聽,鼻子繼續聞,嘴巴繼續說,你會發現內心的雜念會很少。那是因為你把這一根(意根)的功能分散到六根上去了,而閉關卻是把六根的功能強加在意根一個人身上。
你們會問:修行應該先關閉哪一根呢?大家說一說,應該先關閉哪一根?(眾答:……)六祖在壇經上有一句話,研究過壇經的我想都不會忘記這句話:“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他就告訴我們修行的第一步,先切斷第六意根!第七末那識和第六意識,在邁步的時候就要降伏這二識,這二識降伏不了的話,你就沒辦法走進門裡邊去。
即便你是走進了門裡邊去了,不出三個月,就會把你從門內打到門外邊來,因為你沒有降伏六、七識,而是通過環境,依賴一定的條件,強行切斷了前五根。把前五個人的煩惱強加給第六者——意識——一個人身上了,你在洞裡怎麼會住得住呢?所以會更煩。如果你修行的第一步就把意根降伏了,你才能夠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
實際上任何法門,第一步都是要先降伏自己的意識,也就是通常講的雜念和妄想。有的人甚至還搞不清何為“雜念”,何為“妄想”!“雜念”是人坐在這個地方,自然而然冒出來的念頭;“妄想”是人在意識中有意識地去想的念頭,後者帶有故意思考造作的意思。
學佛很難降伏自己,更難以掌握方法,一不注意呀,就走入了一個極端。譬如學佛人都知道不要胡思亂想、頭腦不要復雜、不要考慮問題,結果形成了一種這樣的現象: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是非好壞、輕重緩急,都辨別不出來,一個個都傻楞在那裡了!
另一種出家人是很精明、很會辦事,但是你要讓他打坐,就像要殺他一樣困難!他的心太散亂了,身心沒有統一,更沒有協調,他怎麼會坐得住呢?念經也念不下去,拜佛也拜不進去,所以只能夠四處雲游!你叫他到處說一說、講一講,為寺廟裡做做事還可以。
退一步講,你如果真的很會為寺廟裡做事也不錯,也是一種人才,寺廟裡也需要這種人才。要麼你就很會修行,你也是個人才。就怕你修行修不進去,做事又怕麻煩。
你如果讓出家人做事情,就好比讓瞎子出征打仗一樣,沒有目標亂開炮,根本擊不中目標,炮發出去以後,還說這是空炮,裡面沒裝彈藥!
你不管到哪裡去修行,都要對自己負責。一旦自己掌握了一種方法,就要修進去再修出來。你沒有修進去,或者你修進去了沒有修出來,你就沒有資格評論這個法門、評論這個師父!
就像我們走路一樣,你還沒有走到盡頭,沒有從盡頭返回來,你就無法評論這條路的性質。這條路是好的,好在哪裡?是壞,壞在哪裡?所以說修行啊,要走進去,還必須走出來。
就憑讀上幾部佛經,把師父傳的一種方法修上一年半載,就能夠下斷言了,就能夠評論了?現在學佛的人哪,很容易下結論。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事情也不負責任。譬如說大家出家了,出家干什麼呢?想學佛,甚至有的人想成佛,你要是學佛學不好、成佛成不了怎麼辦呢?你的退路是什麼呢?
很多人不清楚何為學佛、何為信佛、何為佛學。它們從本質上講都是有區別的。我是從來不敢說自己是個學佛的人,“學佛”,知道自己不稱職!勉強敢承認自己是個信佛的人。學佛學不好,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對你的家庭不負責任,對你的師父不負責任。
誰要求我們學佛了?誰要求我們出家了?90%的人出家,都是受到了家庭的阻攔,有很多的阻力不讓我們出家。既然是自己發心出家,既然是自己發心學佛,那麼就要好好地學佛。就算是你好好地學佛了,這也是你份內的事情,是你自己對自己負責。
天下有兩件事情,一件是自願的,另一件是不自願的。第一件事情是學佛,都是自願的,沒有誰強迫我們,都是自己做主要學佛的。另一件事情呢?是我們從母親的肚子裡出生(出胎),這是不自願的、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不知不覺的,是一不留神就住胎、出胎了。這個怪不得我們,自己做不了主,是不情願的!我們現在學佛是自己做自己的主、自己願意的。
佛門裡邊啊,競爭太少了,競爭得不夠激烈,所以佛門裡面的素質就低。如果像是商場、政界那麼競爭激烈,佛門裡面都會是精英!我曾經講過一句話:人類的精英是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政界,一個是商界。在宗教裡面有極少數的人是精英,多數都是每天混日子、偷懶的。所以宗教這個圈子裡面好混飯吃!
你笨、你老實、無能,人家說你修養好、有道心、很注重修行;你精明能干、辦事能力強,人家說你沒修行、沒道心、不像個修行人!90%的人都是這個觀念,只有少數的人發現這個問題。我可以講,你讓那個“老修行”去做事,肯定是一塌糊塗,簡直就是廢物一個!
別忘了學佛修道本身就是在做事,你修淨土法門不是在做一件事嗎?你修禅不是在做一件事嗎?你修密不也是在做一件事嗎?你內心的事情不會做,外面的事情更不會做;只有做好內心的事情以後,才能做外面的事情。
內、外,你只要是通了一竅,就能夠滲透到另一方面。也就是佛門裡面講的:“從色身透法界,從法界入色身”!不存在只會修行不會做事,或者說只會做事不會修行。你是個精明能干的人,干什麼都會干得好,修行修得也好,做事做得也好。
你是個笨人哪,你干什麼都不行!你修淨土法門不行,修禅、修密,哪個法門都不行!因為素質決定一切,不是說你修密素質低,你可以去修禅;修禅不行,可以去修淨。你是個大笨蛋哪,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修不進去!如果你修過很多法門都沒進去,你就不要再修行了,去培福吧!
可以說任何一個法門都可以開智慧、都能夠與道相應。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法門”它是個死東西、是個機械、是個工具 ,在操作、應用它的是我們的心靈,是我們的智慧,是人。
無論是上海的自行車,還是北京的自行車、沈陽的自行車,都是由人制造的,都是人在使用它。雖然車的型號不一樣,但使用它的都是人。如果你人很笨,怎麼制造、怎麼使用呢?
前段時間我講了為什麼把我的佛學思想更直白、更明確了一些。過去我說修行人,你“欲修佛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好,佛道自成”,有的人感到似乎太廣大了,摸不到邊際。我自己考慮了一下,也的確是這樣。所以為了更明確一點,范圍縮得更小一點,讓大家容易把握到,今年我就改了一下子,把它改為“安分守己,各盡其職;以人為本,借事煉心”。
要把我們的身體修健康、心態修端正,一是要多做事,開發自己的智慧、鍛煉自己的毅力,二是要在自己本職工作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盡職盡責。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今天想到東華寺,明天想到西華寺,後天又想到南華寺;今天想做尼姑,明天想做道姑;今天想做和尚,明天又想做道士!這就叫做不安分守己。
你真的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做和尚、做尼姑,這只是做對了一半,你還得盡職盡責,把你和尚該做的事做好。譬如說你們做居士的,是父親的做好父親,是母親的做好母親,這就叫做“安分守己,各盡其職”。
看看這些出家人,這些居士,雖然說是在學佛修道,可是一年三百六十多天,有兩百天都在走動!自己的正知正見沒有樹立起來,你怎麼出去參學?碰到一個邪知邪見的,你把他當作活佛;出來一位活佛,你把他當作邪道來看!你自己智慧沒有打開,怎麼能夠辨別呢?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你這一生能不能遇到正法、能不能見到明師,這是你命中注定的,你求都求不來!你在因地上喜歡找明師,你這一世就能夠找到明師;你在因地上就喜歡拜神、拜鬼、拜狐仙,你這一世肯定碰到那些邪師邪道!
這一生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果”,是以前的因定下來的。你自己的慧眼沒有打開,你根本沒辦法選擇,只能夠瞎碰。碰到好的、壞的都是過去的因。
一個學佛的人不能跟著一個師父、或者是在一個道場,踏踏實實地靜修三到五年,根本不能夠出去參學。你自己的知見,也就是正知正見沒有培養起來,你的辨別能力沒有建立起來,你怎麼出去參學呢?
過去的祖師大德,哪一個不是跟隨善知識,一跟就是十年、二十年,等到自己的智慧打開了,佛學思想形成了,再出去參學、印證、完善!
實際上現在的人出去“參學”,都是出去游山玩水,都是因為住在一個地方感到單調、寂寞,不能夠吃苦耐勞、過不了這種冷清的日子!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不能安心,你到另外一個地方同樣還是不能安心,住上三、兩年就走掉了,住上半載就換個地方,因為你有一顆不安的心。換句話說,你有一顆能安的心,你到哪個地方都安心。
現在的書啊,每個廟裡都是堆積如山,都可以隨時以經為師。不像過去寺廟裡沒有那麼多經書,所以找不到經書看,只能出去找師父。過去的經書是在明師的頭腦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