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宋智明居士:禅觀入門 五、禅的障礙與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的四個障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初心修道中的四個障礙

我們發菩提心,上求下化,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學修佛法,才能成就佛果。在這修學佛道的過程中,初心學人,由於對佛法的理解不夠深入,沒有足夠的修道體驗,因此往往難以入門,停滯在相對境界上而無法證體啟用。在初心的許多障礙中,有四個障礙比較突出,即:任務觀點、執功德相、執著名相、執著儀規。由於在學法修法中,執著了以上四個方面,於是就不能離分別而悟證佛道,也就不可能從緣修——借法而修,進入真修——全性起修了。

一、任務觀點

把修法立為功課後,每天只是為功課而用心,早晚課做好了,幾座法修完了,很高興。在功課中不知如何體證佛法,功課完了之後,也不知如何用心觀照。有時時間不夠,還為完成任務而急急忙忙地趕完功課。久之,功課變成一種負擔,任務感壓制了學佛的輕松自在的內心受用,把虔誠、自願、歡喜、輕安、受用,變成苦惱被動的束縛,這是忘記了修法的本質在於修心,使心靈世界在修法中,不斷地再生與升華,使清淨本質的佛性在忘機忘境中,逐漸地顯現其妙用。因此,修法應該是一件極愉快的事,如果參雜了任務觀點,那麼,法與心就不相應了,也就無法達到一心不亂,感應道交的目的。所以,學佛修法,不可以有任務觀點,但也不必廢除功課,而是在明白如何用心的前提下,活潑應用,心無掛礙,使內心處於一切放下,毫無負擔的狀態下進行,這樣就容易與之相應了。

二、執功德相

一般人都認為修法有累計的功德,譬如誦經點圈,念佛積數或抖香爐,有的人把布施、弘法等好事,都認為有了功德而記在心上,於是執著了功德相而不忘陵,障礙了修道的進步。其實真正的功德並不在事相上,也不在修法上,而是在修法之後,內心世界脫離了煩惱的一種清淨無染的狀態,也即是自己性德顯現的一種證悟,所以六祖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如念佛持咒,把一切妄心都打下去,一念不生,了了分明,那麼,在這時,修法就有了真功德,因為與佛相應,感應道交了。假如在修法或弘法中,執有功德之相,即是妄心分別,便有了能所、人我等知見,遮蓋了清淨的自性,無法與佛相應,工夫也就用不上,不可能進入一心不亂的狀態,因此成了修道成佛的大障礙。所以學佛的人不能執相忘性,把精進修道,廣利眾生的一切作用,放下來,不去執著,常常忘懷無住,使身心世界與佛果菩提融人一體。這樣,不求功德,而真正的功德自然顯前,道業方能日臻完善。

三、執著名相

佛教三藏經典、諸宗著作名相極多,如果學佛者不了解這些名相的意義和作用,一味地鑽牛角尖,這個字怎麼解,那句話是屬於那一系的,這樣子雖然學了很多,只是佛學而不是真正的佛法,更不可能深入佛慧、證悟佛道。因為佛祖所說的一切語言文字,都不過是指引大眾進入佛之知見的種種方便,時間久了,方便積累多了,就形成了繁多的佛學系統與名相之學,而這些名相不過如指月之手一樣,不應該執手而忘月。因此不必在名相上分高分低,分是分非,分此分彼,而應該借名相人佛正見,得意忘言,聯系修道的實際,把名相中的真義,真正悟解,並將一切佛法融歸自性,然後稱性起用,不妨借名相而廣宣教法,普利有情。假如我們不善於學,執著名相,忘了真義,雖然學了很多,積累了大量的佛學知識,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但卻無法明白佛法究竟是甚麼!更不可能契理契機,接引大眾,並人佛慧,內心依然煩惱重重,自相矛盾,臨終時,手忙腳亂,無法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佛法本無需多文多字、多言多語,文字只是借以人道的敲門磚,故真正理解後,即應「離名字相」、「語言道斷」,如果要體人大道,還須更進一步地「離心行相」、「心行處滅」,把攀緣的妄心統統放下,放下也放下,一切無住,一絲不掛,這樣,內心光明的智慧自能顯現,佛法於心頓具,不從外得,那麼,無比清淨、自在的受用,當下即是!

四、執著儀規

佛教行法中,為了接引修道人容易進入清淨境界,故設立了很多的儀規,如叢林裡的早晚殿、禅宗的禅堂、密宗的壇場,淨土宗的念佛會與打七等,都有一定的儀規程式。有的人不明白儀規的作用,而有執著心,香一定要這麼燒,蠟燭一定要這麼點,供養一定要這麼安排等等。本來儀規在修法中的作用是攝心的,譬如我們進入莊嚴的道場,心裏油然起敬,因為有了尊敬心,妄念就不起,把塵勞煩惱一放,身心輕松,一心在這樣的環境下修心,就容易相應。假如執著了,就會在差別的事相上起分別心,挑起了千斤重擔,這樣如何能感受微妙的空靈之境呢?因此,所有的儀規只是修道的方便,修道的真功德並不在儀規的本身如何,莊嚴只是借境修心罷了;要是執著儀規,就會被儀規所縛,便不能離執人道。所以我們在儀規中修法時,不住儀規相,即相離相,一心安住離執正念,這樣,就可借儀規修法而入道了!

為甚麼初心學佛者有以上的四種執著?為甚麼能夠障礙人道?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般若智慧,對佛法真實義不理解,於是住著於修道的方便與過程,而不能借法證真。無論修甚麼宗的人,如果真正領悟了中道佛法,以佛知見而為知見,時時回光返照,證得本來,對於一切事物、一切法門、一切行為都不住著,所謂「空靈無住,妙用無窮」,如是在修道中,超越了四個障礙,心地清涼而自在,故能在運用諸法時,如鏡子照物,如寒潭臨月,身心不動,運用無窮;能夠做一切修道行法之事,而不住於相,盡管斷惑證真、證體啟用、而無修無證、不留痕跡。如此用功,便是般若智慧現前真修佛法的時節,與著相求法相比,何啻天淵之別,日劫相倍呢!

 

上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三 如何觀自在
下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三 靜心就是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