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念與四大的關系
為何雜念多?只因無住;為何無住?只因無知;為何無知?只因無向;為何無向?只因理未明!學佛先有見地,見地清,方向明;方向明,才有知、有住、無雜念——覺知智慧開,觀照妄念停。
難道學佛十幾年了,理上還不明白嗎?不經過來人指點,縱修一輩子,你的見地也不能夠清晰!欲明理見,先明身見——“四大”之見;身見不明了,心念無法把握。
自古道:“四大不調,身心不能安”。何為四大?土、水、風、火。火隨風走,土隨水流。風火不停,水土不伏,故四大不能協調,而妄念紛紛。要想妄念停,先要四大和合。水土不伏、風火相擊,念如何能安?水土為君,風火為臣;君不安,臣不伏,故晝夜六時念不停,道不能入!
講到這裡想起一個小故事,據說揚州高旻寺在建寺的時候,前面是沒有湖泊的,後來有一位高僧大德路過此地,見此地風火不停,於是就在前面開了一個人工湖泊,讓水土能安!
外面——自然界——有大的風、火、水、土,內在——身心——有小的風、火、水、土。自古道:修道不離身心。身的“四大和合”,是心的“四大和合”的載體,故名八識空寂。
何為心四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無形無相的,大家無法把握住,但是我們必須做到把有形有相的四大把握住,因為有形有相的四大是無形無相四大的載體。
聖人執著是入道,凡夫執著是背道。就一個理明路清者而言,執即是入,著也無著!我們通常往往會感到困惑:修行人究竟是要執著還是不要執著?今天我們不妨把這個問題當作議論的話題。
就像一個剛入門的學生,你們說是要執著,還是不要執著?而對於一個修行成就的人來講,又是怎樣呢?為什麼過去的先聖們對四禅八定用語言文字描述得那麼清晰明了?因為四禅八定都沒有超越有形有相的層面。也就是說一個學佛者,在修四禅八定這個階段,必須靠有執有著。如果在最初修四禅八定的時候,你采用一種“無執無著”的方式來修的話,縱經百劫,你的四禅八定也難以完成!
別說我們不想執著,就我們目前的心態現狀,你就是想執著也無法執著!因為你的心念太散亂了。你果真能夠一天執著一件事情,就是在禅定當中,就沒有與道脫離。
我們所謂的念經、觀空、看念頭、參話頭、持咒、觀想,不都是執著嗎?不都是在培養執著嗎?不都是想執著嗎?可是我們有幾個人能夠執著在這個境界上呢?果真有一天把我們的執著心培養起來以後,也就自然進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當用執著的心走完了四禅八定這個階段,進入心的四大階層,與無形無相的四大相應的時候,你想執也無執,想著也無著!如果你這個時候還有執有著的話,說明你的四禅八定還沒有徹底地走完。覺知的執著與無明的執著是絕對不一樣的。
一個入道者因念念不停,故能念念無住;因念念無住,故能念念無失;因念念無失,故念念皆得。因此時的“念念”皆是心性的顯現,所以在這個當中出現的念念,皆是般若之念!此時的心念已是心行處滅、言語已斷。
如果能夠在初學道的時候,對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夠執著的話,不需要四處求法!越求越亂,當下即是、眼見是心、耳聽是性。就是說聲色即是我們心性的顯現。要見心性否?眼看即是、耳聞即中、處處皆有!避色逐聲,乃是棄心性、入凡塵。
從今年大年初一到現在,每天沒日沒夜都在忙,很少打坐。可是每當我睡覺前、醒來後,我發現自己心性之光比以前還要明亮!新年剛過,寺廟的工程還沒有安排完、外面有許多事情也需要解決,一件事情緊接著一件事情,根本沒有絲毫的機會、針尖的縫隙讓雜念產生!偶爾有時間推開事情不做的時候,倒容易觸景生情,可是當事情緊挨著的時候,見景無執無住!
如此說來,我們的散亂心是因為無事做造成的,如果你的工作很忙、身心壓力很大,哪有打妄想的機會呢?我記得雲門祖師在開山的時候,曾經用這樣一個手段來教化身邊的信眾:過去開山建寺,不像現在這樣,都是把錢交給施工隊,由施工隊去建寺廟;過去建寺都是大眾師父們一起參加,全部是和尚自己動手建的。
當時雲門祖師身邊的弟子們,白天建寺耕地,晚間靜坐睡覺。這裡講的靜坐睡覺,不是靜坐之後睡覺,而是在靜坐的時候睡覺。他們這種睡覺,不是像我們睡覺,一個晚上都在做夢,早晨醒來以後,昏昏沉沉、頭腦很重、身心疲憊!為什麼會這樣?身休心未停。
為什麼有的人一晚上休息兩個小時,特別有精神、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因為他真正達到了身動心未起!我曾經跟成都的清定上師待過一個晚上,上師住在小房間裡,我們做為後生,住在外面大廳裡。清定上師每天晚上最多睡兩個小時,就開始起來念經、念咒語了。
用常人的頭腦去想象,一個八、九十歲的人已經是氣血衰微、精力不足了,可是為什麼上師他只睡1、2個小時就精神抖擻呢?我們一個三十歲的小伙子,血氣方剛,為什麼天天就想睡覺、沒精神呢?
大家只知道人體的需要是從五谷雜糧、飲食裡面提取的,其實更多的還是靠我們的毛孔、靠呼吸、靠我們的身心以一種無形無相的力量索取。為什麼我們只能靠有形有相的來補充呢?因為你無形無相的心靈沒有打開,與外面無形無相的力量無法接通。我們所能打開的只是有形有相的六根,所以只能夠通過有形有相的六塵來補充。
我們在座的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唐朝的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的路上,在新疆天山的一個山洞裡看到一尊泥塑的佛像,正當他要合掌頂禮下去的時候,發現這個“佛像”有點“不對勁”!他用手指在“佛像”的耳邊彈了三下,這個“佛像”慢慢地開始動了!這一動,身上的泥巴塊掉了,玄奘法師一看,噢!原來是一位入定的羅漢。
玄奘法師問這位羅漢,為何定這麼久了?他回答說:“我在等紅陽佛出世,我要幫他弘揚佛法。”玄奘法師說:“紅陽佛早就滅度了!”這位行者又說:“紅陽佛既然滅度了,我就繼續入定等白陽佛出世,我來幫他弘揚佛法。”
大家都知道釋迦佛的袈裟是紅色的,據說彌勒佛來到娑婆世界當教主的時候,他的袈裟是白色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佛門裡面的僧眾不允許穿白色的服裝。因為佛經上記載:當佛門裡面穿白色服裝的時候,就意味著我佛——釋迦佛——的法將要入滅了,白陽佛——彌勒佛——將要出世了。所以過去在寺廟裡的老和尚,看到小和尚穿的衣服稍有一點白色,就會罵他們,就是為了維護釋迦佛的法。實際上紅佛消失,白佛出世也沒什麼不好!
當時玄奘法師說:“我看你不要再入定等白陽佛出世了,不如你到中國投胎做人,等我從印度取經回來之後,你幫我一起弘揚釋迦牟尼佛的法。”故事的後半截,我想大家都知道,後來的“三車和尚”窺基大師,就是這位老修行轉世。
他為什麼一入定就是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一個有血有肉的軀體為什麼一入定就是幾百年、幾千年不會死掉呢?按理說,他的肉體放在這個地方,就是風吹也得把他吹干了!大西北都是干燥的地區,熱風早把他熏干了!為什麼不會呢?因為他體內的水土和合、風火熄滅、四大不開。這裡所說的“不開”,是沒有個體的意思,是和外面的整體的四大合二為一了。
按道理講,現在出家的僧眾生活這麼好,為什麼還營養不夠?為什麼還沒有力氣?古時候的修行人,他們的飲食條件怎麼能和現在的人比呢?真的是要米沒米、要油沒油,可是他們那個時候的人為什麼那麼健康呢?因為內四大和外四大和合相應,故能長安。
前天來了一位人大主任,他說:萬行大師,我不懂修行,但是我在政府干了二十年了,我可以知道哪個人精力充沛,哪個人精力不充沛;哪個人身體素質好 ,哪個人身體素質不好。
正是因為這樣(指人們的觀察、判斷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形成了可以預知一個人的功名大小的“相學”。他說雖然沒有人教過他,但是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在政府裡工作觀察得多了),他來到我們廟裡上下轉了一圈,見到幾個男眾、女眾的師父,他說為什麼有的人臉色那麼難看,有的人的臉色就特別純正。難道你們還有的吃大鍋飯,有的吃小灶飯嗎?
我說:絕無可能!我們大家都是吃大食堂的。我說食堂每頓飯是四菜一湯, 他說:我有個猜測、看法,不知道對不對。是不是心態不好?他說的這個“不好”是廣義的不好,意思是說身心不健康,臉色就不好看?心態好的是否就身體健康,臉色就好看?我說:你這話不是沒有道理,我們修行人雖然說修的是這顆心、這個思想,可是心、思想的載體是這個身體。身體無非就是“四大”,風不停,火不熄;水不止,土不安。
為什麼佛門裡面建寺廟那麼講究風水?雖然祖師們不明講,但是大家看中國的寺廟、道觀,哪一個不是風水絕倫的地方呢?天下名山僧道多!天下的名山勝地,不是僧人就是道士住著!
都說聖人能夠改變一個地方的風水,沒錯!確實能夠改變。因為你有不同的心態,就會與不同的力量相應;你與不同的力量相應以後,你就能釋放出不同的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和一些人接觸的時候,感覺到特別歡喜,和另外一些人接觸的時候,會莫名其妙地感覺到特別不舒服。因為他身心裡面招感的、釋放的,令我們的身心不適應。
如果我們內在的四大不能夠和外界的四大吻合、相應的話,我們的小四大永遠不能夠安寧,絕無可能健康長壽!坐禅久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你坐得越好,身體的病痛越多!反之,吊兒郎當,不念經、不拜佛、不打坐的僧人,身體還健康。給外行一種錯覺,這個健康的人有修行,不健康的人沒修行。真是錯怪了我們的老修行了!
可是有幾個人能夠從無病修到有病,又從有病突破,達到無病呢?可以講:從無病到有病的人,少之又少!就像我們通常看到的一種現象,不修行的和尚反而肥頭大耳、滿面紅光、大腹便便!夜不倒單、日中一食的人、面黃肌瘦,他怎麼會滿面紅光、大腹便便,兩百多斤呢?!游手好閒,吃完了睡,睡完了吃的和尚,他怎麼不可能兩百多斤呢?!
真正的禅者,哪裡有一個是大肚子?你修行一步,就有一步的境界出現,修行十步,就有十步的征像流露。只要大家稍微用心去看一下,禅堂裡面出來的老修行,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單脊薄背,可是他們的腦袋都是鼓鼓的,肩膀都是塌下來的。
還有更深的,在這裡就不告訴你們了!完全告訴你們了,就容易讓你們造口業。出去整天盯這個人有沒有這種情況出現,看那個人有沒有那種反應,評論誰修得高、誰修得低。
所以在學佛修道的路上,好多都是顛倒的!這就是我們經常愛說的一句笑話,不管內在有沒有東西,先養肥養胖、滿面紅光,信徒就說你有修行,供養多多的!因為沒幾個內行人。可以說信佛的人,修道的人多數都是外行,都是以貌取人,唯形來定論!
可是我們的相貌是先天帶來的,我們說是父母給的,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我們今生的相貌是前世、前前世……累世積累到現在這個樣子的。如果說是父母給的,為什麼一個父母生出來的幾個孩子都不一樣呢?我們現在的相貌也是過去心靈招感的。
所以說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調理身體裡面的“四大”——風、水、火、土。“火隨風走”,何為火隨風走?通常修行人會感覺到身體裡面會痛、脹、悶,會上虛火,實際上這就是風火不調,火沒有隨風流出去。這裡的“風”,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身體裡面的“氣”。身體裡面的水土如果不能夠安定的話,我們想見道,乃至想健康,都是非常困難的。
人家干一天的工作一點不累,我們干半天的工作,就像要散架一樣!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風、火、水、土在裡面打個不停!所以我們坐在這個地方,想抓住一個念頭執著下去都不可能!如果四大在裡面沒有打架,處在一種和諧的狀態下,它只會冒一個念頭。所以我們就能夠抓住一個念頭執著下去,乃至進入道裡面。
留一點時間給大家提問題,可以互相討論。
問:師父,四大是慢慢地、漸漸地調和,還是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內用一種特殊的方法達到調和呢?
師:一般來說,如果禅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上座前,靜坐當中,以及下座的時候,可以用一種快速的方式調理一下子。如果說禅病已經產生了,就需要一個時間階段來調理。
為什麼在禅堂裡面靜坐以前都要跑一跑香,或者跑香以後還要靜坐。跑的時候,手甩得幅度很大!有的禅堂裡面還允許大叫,我不知道你們住過這樣的禅堂沒有?就是“嗷兒——”,他為什麼允許這樣做?就是把胸腔裡的淤氣給吼出來,呼出去。現在禅堂裡面這種情況很少見了,有個別長期坐禅的人,他知道有這麼一個過程,但他又不敢出來主張這麼做。
因為要想讓內在的念頭止住,首先你體內的風要停止下來,體內的氣要降。氣沒有停下來,在身體裡面亂串動,所以念頭一個接一個!為什麼過去教入門靜坐的時候,一定要采取深呼深吸呢?在《童蒙止觀》的“六妙法門”裡面,曾經講到呼吸的方法,這一段非常重要。因為它都是幾個字一帶而過,所以我們很容易忽略這些。
實際上後來道教的功法、密宗的功法裡面的修法,很多都是建立在《童蒙止觀》的“六妙法門”的基礎上的。可是現在的修行人,從來不學基礎知識。不過也難怪,因為現在這樣的老師也很難找到!我記得我當初剛入佛門修行的時候,禅堂裡的班首師父就告訴我們:打坐時坐在那裡什麼都不要想!可能嗎?根本不可能!我可以說這樣的班首師父,他什麼都不懂!
一個有血有肉、頭腦活躍的人,他怎麼可能坐在這裡不想東西呢?我們可以不刻意去想,但是一個生理機能活躍的人,他的念頭一個接一個往上湧。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我們不把整個的過程剖析出來,讓大家明白如何對治呢?所謂的“對治”,就是火隨風、土隨水,達到風、水、火、土和諧統一,最終安定。
在座的大家都到山上的“三聖洞”去看過,那是個祖師洞。不過我們這個“觀音洞”也非常不錯!但是如果這個觀音洞裡面人少了,鎮不住這個洞裡的地氣。這個洞太大了、太高了,如果人氣不旺,和這個洞裡的整個氣無法吻合。至少在這個觀音洞裡面要有三十個人,才能承受得了觀音洞的地氣。
而上面的三聖洞,你們往裡面一進,都能感覺到一股力量“哒”地一下子,和你的身體吸在一起了、相應了,你的身體很容易就松了,就空了,就通了!
你不通,就不空;不空,就沒有辦法相應。上面那個山洞——三聖洞,一是地勢高,二是向陽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