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心中月 上 如是學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是學畫

人的習性,天生喜歡留戀美好的境界,恰恰美好的境界用語言文字又描寫不出來,口頭也表達不出來,即便能寫出來,講出來,離那個境界還是相差甚遠,有時候根本就詞不達意,甚至背道。本來我天生就不愛講話,但是做了和尚,所到之處,信徒總是叫我講開示,當講到形而上的境界時,又總是苦於語言文字的缺乏,講出來的既不能,也不是那個形而 上的境界,只能說是接近它,相似於它,但畢竟還不是它。也許用一種聲音,或一個圖像,更能把那個形而上的境界描繪出來,更能把自己的心聲和內在的形像表達出來。

出關以後這種靈性的力量時常敲打著我的身心,叫我講話,叫我寫,叫我學琴,叫我學畫,因此便到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學習彈古筝和畫水墨畫。我並沒有想成為琴畫這方面的專家,也沒有想成為這方面的能手,只是想把自己的心聲給彈出來,畫出來,作為心靈的一種再現方式,若能如此,想必會是一種好作品。至於好不好聽,好不好看,那都是次要的,關鍵是把內在的境界表達出來。琴、畫、道三者是相通的,都要專心,只有專心到忘我,物我合一,近而物我兩忘,靈感才會閃現,作品才會有神韻。畫是由點、線、面三者構成的,筝是由二十一根弦構成的,筝和畫練到一定程度都得達到雄偉而不野蠻,流暢而不輕浮,豐富而不臃腫。在佛學院學習期間,曾學過數年毛筆字,現在把它們結合起來,才驚奇地發現原來它們都是相通的,無怪乎古人講一竅通,則百竅通。百竅實際上是受一竅在指揮,比如寫毛筆字,筆正則鋒藏,筆斜則鋒出。畫畫也是這樣,彈筝更是這樣,否則稜角百出,既不圓潤,也不豐滿,流暢更談不上。藝術是以“形”為橋梁,以“神”為目的。

理論不能代替實踐,只能幫你少走彎路而已。道者,如鹽入水,視之不見,嘗之有味。做菜、穿衣、居室擺設都是藝術。好的藝術就是一首詩,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才夠境界。佛門裡講童心易入道,對於藝術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童心的藝術才不會老,才有生命力。

聖人也一樣會做錯事情,不同的是,聖人不會把同一種錯誤持續地犯下去,而凡夫則有可能把一種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去。聖人通過一件事情,會明白許多事情,甚至所有事情的道理。做學問與做人是同樣的道理,終生不犯錯是不可能的。聖人可以做到不重復犯錯,那是因為他善於觀察事物,善於總結經驗,善於反省,遇到事情,善於自己想辦法盡力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出自己的毅力、承受力和思考能力。倘若不經思考就做出決定,或輕易問他人,自己內在的潛能很難開發出來。真正的思考是讓身心沉靜下來,進入三摩地中,而非社會上所講的苦思冥想。冥想到極限是無想,無想之中,智慧才會出現。

波濤起伏的人生,往往使人的心境更加開闊;一帆風順的人生,不會有大的成就。逆境使強者更強,也使弱者更弱。

藝術家的心境,都是在他們的作品裡表現出來的。生活經歷越豐富,其思想境界也會越高;思想境界越高,其作品的境界也會越高。藝術家不能隨著時代而作,也不能隨著環境而作,要隨著自己的思想境界而作,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有個性,才有生命力,他才能走出一條自己路子。

為名、為利的藝術,不能稱其為藝術,因為她的靈魂裡沒有真善美。藝術家必須為自己的藝術獻身,其作品才能有一個完整的靈魂,否則只有十分之一的靈魂,甚至沒有靈魂。學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藝術家的作品必須有種韻味散發出來,才能讓人感受到他的作品是有生命的。我學古筝的時候,每天練習高達十來個小時,剛開始渾身疼痛,用的全部是僵勁,一個禮拜後,彈起來就輕松多了,漸漸地也就能夠玩起味兒來了。當我剛學水墨畫的時候,畫出來的作品都是死的,連我自己都不滿意,也不知畫了多少,漸漸地才有了點兒味道。可見藝術品必須有味道,才算是藝術。

我常常羨慕老師的古筝彈得好聽,當時心裡想,要是我這輩子能夠像老師這樣彈得好聽,自己也就滿足了。實際上,我不可能彈出像老師那樣的風格,也學不會老師的那種風格,只能說努力十年、二十年,也會有自己的一種風格。老師的風格不能不學,但也無法完全學會,即使學會了,也是外表的東西,內在的神韻是無法模仿的。每個人的業力不同,經歷不同,思想不同……注定了其作品內在的神韻也不同。學老師的風格,關鍵在於參考老師的風格,而又能跳出老師的風格之外,形成自己的風格。凡是模仿出來的東西,都沒有靈魂。上乘技藝不是模仿出來的,是通過累世修煉出來的。模仿出來的作品,嚴格來講不算是自己的作品,彈琴繪畫,都應該走自己創作的路子,凡是用心創作的東西,裡面都有自己的靈魂。基本方法,非老師教不可,但神韻上的東西,一定要靠自己領悟,學佛修道也是一個道理。

在藝術上,凡是善於模仿的人,其內在靈性的力量永遠不會出現,最後連“靈魂”也會死亡。模仿意味著離不開拐扙,不能獨立,不能隨心所欲,不得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什麼叫做藝術品,實在很難回答。

大抵說來,凡是藝術品不能缺少兩個方面:一是形象(也即結構),二是神韻(也即內在的境界)。光有外在的形象,猶如軀殼或僵屍;光有內在的境界,大多數人又認識不到,無法接受。一件好的藝術品,內行人能接受,外行人也能接受,這才叫做上檔次的藝術品。一幅真正的藝術家的作品,能把觀眾從外在的形象帶進形而上的境界裡。

一幅藝術作品是否上檔次,不外乎形象與神韻處理得當與否。好比一個人很有文化,只能算是一個好老師,但絕不可能是一位明師。文化是一種形象,而一位明師不僅要有內在的境界,而且還要有外在的形象(也即知識)。往往許多搞藝術的人,包括學佛的人,過多地模仿外在的形象,自然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境界。模仿只是一個階段,不應該當作全過程。

我從小沒有學過音樂,樂理一點也不懂,所以學起古筝來很吃力,老師教得也很辛苦。對於現代音樂我並不喜歡,覺得很粗糙;古代音樂雖然也不懂,但我一聽就喜歡。實際上節奏並不僅僅局限於音樂之中,可以說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物中都有“節奏”。

搞藝術的人比較講究靈感,總誤以為靈感是先天的。實際上,人的大部分靈感是來自於後天的知識和人生閱歷。

隨著知識的累積,生活閱歷的增長,對事物的觀察,人的思想境界自然開闊,聯想也自然豐富,如果內在沒有這些做基礎,靈感也很難出現。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沒有生活閱歷的人,不善於觀察事物的人,其靈感是不可能出現的。

搞藝術的人可以說是半個聖人,因為搞藝術的人必須在高度集中與忘我的狀態下,創作出來的作品才夠得上檔次,否則就是頭腦作出來的作品。頭腦是不會創作出好作品的,真正的藝術品是從自性裡面湧現出來的。搞藝術的人身心裡面有一股力量,不彈,不唱,不寫,不畫,不舞,他的身心靜不下來,心靈裡面沒有這個東西,是創作不出真正的藝術品的。凡是夠神韻的詩詞書畫等等,都不是作出來的,是“修煉”到一定程度後,從自性裡面迸發出來的。凡是不朽之作,都是神來之筆一氣呵成的。

好的作品就是四不像,是沒辦法歸類的。不同根器的人見到或聽到後,則有不同的感受和認識。與實物太相像的藝術品就不是真正的藝術。藝術和“道”相通,她裡面什麼都有,什麼都能在她裡面發現;雖然都有,但又都沒有;都是,又什麼都不是。太像的東西,或一模一樣的東西,只能是一種東西,而不是藝術,更不是道。

能講出來的藝術,算不上藝術;能講出來的道,更不是道,只能說相似於她,接近她,但畢竟不是她。

道非定,也非不定,定是斷滅,不定是散亂。

道非修,也非不修,修是妄,不修是放縱。

道者,有無相伴,是非並隨,凡是有說,皆是假立。既是假立,何故要說?皆因無明。

遠離,也非遠離;超越,也非超越;不可道,也可道。能所雙空,也非空。無取,也無捨。

明心容易,見性難證,若不明心,何以見性?心是明,性是見。見性就是見到自性佛,這個自性佛,原本就是現成的,不是修成的,只需找到即可。

美術之所以是美術,那是因為它展示了藝術家的表現力,是藝術家的生命,是藝術家的人格,是藝術家的形象。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斥妄顯真第二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呵謬解第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