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佛家講: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我們細細想,佛家這句話說得不過分。火是嗔恚、發脾氣。所以一個人修積功德非常非常之難,所以功德很不容易成就。為什麼?功德是清淨心,功德是戒定慧。你一發脾氣,你的清淨心不見了。(摘錄於淨空老法師《十善業道經講記》)
(二)
您說發一次脾氣,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燒光,這是根據於‘一點嗔心火,能燒功德林’而來的。但我們想要正確理解經論中的一句話,那就需要聯系其他經論中文句,融會貫通來理會。例如,經論中說我們看經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剛,決定不消’。這就是說念佛和誦經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剛鑽(鑽石),這是決不會消失的。於是這句金言,便同您的體會,燒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那麼,這相矛盾的兩句話應如何融會來正確了解呢?現在我做個譬喻。例如有人被法院凍結了他在銀行中存款,這筆錢他當時完全不能動用,就和沒有這筆錢一模一樣,這就是‘火燒功德林’之原意。但是這筆錢並沒有被沒收,沒收了,那才真是燒光了。現在只是凍結,仍承認這筆錢是他的,這就是‘決定不消’之義。我這個譬喻,可引證佛經。佛在世時有一人因八萬劫前遇虎,失聲念了一句南無佛,八萬劫後得遇釋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為僧,而證阿羅漢。試想,此人在八萬劫中應該生過多少氣,發過多少嗔心火,但這句南無佛的功德‘決定不消’,終於憑其功德而證阿羅漢。同時根據這段經中開示,證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報推遲了八萬劫。
修禅定的人,一發脾氣,於是禅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發的神通,也不出現了,必須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復。至於修淨的人,臨終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決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極樂的願望,此時都失效了。這即燒盡功德林之意。所以我們必須忍辱護嗔心,如能忍辱則嗔心漸漸的自然不起了。
您來信問我有什麼辦法?現在‘辦法’已躍然於紙上矣!辦法是:(1)恆修忏悔。(2)修行忍辱,善護己念。在這兩方面的無上武器,便是一句佛號。(摘錄於黃念祖居士《谷響集》)
問:俗雲火燒功德林。功德是否燒得掉?
答:這個火是瞋恚的火。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一發脾氣,你的戒定慧全沒有了,這就叫火燒功德林,所以這瞋恚之火很可怕。菩薩行裡面,你看《金剛經》裡面所講的,菩薩行是六個綱領,就是六度。佛在《金剛經》裡面,特別強調布施、忍辱。布施是什麼?放下,不要太認真計較,不要去執著,放下,要忍辱。你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一切法得成於忍。我能放下,不能忍,你所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功德都被那瞋火燒光了,剩下的是福德。福德是在三界裡面受福報,享福報,惡人也有福,他出不了三界。所以瞋恚之火要用忍辱的方法來修。怎麼忍法?我們念佛的人方便,立刻把瞋恚的念頭轉成阿彌陀佛。脾氣一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壓下去,這就好了,用這個方法。(淨空法師一九九四年達拉斯秋季佛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