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布施,就能得到這十種的利益。其余五種的波羅蜜,也每一波羅蜜,都有十種的利益。
第二度“持戒波羅蜜”。戒,是止惡防非。止惡,就是諸惡不作;防非,就是眾善奉行。你能諸惡不作,眾善奉行,這就是真正的持戒。你要是不能諸惡不作,說是小小的毛病不要緊,這小小的過錯,大約對我修行沒有什麼害處吧?你要知道,頭發雖然細,要是集聚多了,也就變成粗了。所以,你不要以為小毛病就改不改都不要緊的,越小毛病越要改。那麼說,大毛病不要改,小毛病改就可以了吧?你若小毛病能改了,大毛病自然就沒有了;大的過錯,就是由小的過錯集聚而成的。微塵雖小,可是能成一座山,我們這過錯,也是這樣子。
那麼眾善奉行,說是大的善我才去做去,小的善不要做了吧?不是的。你要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由淺入深;所以你小的善若做了,那大的善也自然就有了。你做多了小善,就是大善;所以說“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你不要以為善小,你就不要做;你不要以為惡小,你就去做去。這就是“戒”的意思。持戒的人,你能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就能得到十種的利益。這十種的利益:
(一)滿一切智:你要是持戒持好了,就能圓滿你一切的智慧。
(二)如佛所學:和佛所學的是一樣的;佛就是以戒為師,所以才說“金剛光明寶戒,是諸佛之本源”,諸佛都是從這個戒生出來的。
(三)智者不毀:你持戒律,除非無知的人來毀謗你、破壞你;有智慧的人,絕對不破壞你、不謗毀你、不會找你的毛病。無知的人,當然他亂講了,你就是好的,他也說你不好;你不好,他又說你好。為什麼?就因為他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才顛倒是非、黑白不分,這叫愚癡人的行為。現在你持戒,智者不毀謗你,而且還贊歎你。
所以你想要人家贊歎你,你就不要爭第一,不要去搶第一。你要做出來事情做得第一,誰能做得最好,誰就是第一;做得不好,你就是第一,也是一個假的,沒有用的。你看那些個演電影的,有做皇帝的,又有做娘娘的,但是他那個是假的。雖然大家看他是皇帝,哦!這是影帝呀!電影的皇帝,那沒有什麼用的;電影的娘娘,也不是真的。為什麼他做電影的皇帝?為什麼她做電影的娘娘?就因為他在往昔就喜虛榮,就好假名,真的事情他不干,盡做假的事情。所以他歡喜做皇帝,就做了一個電影的皇帝;歡喜做娘娘,就做了一個電影的娘娘──就是影後。可是,這不過是作戲而已,是演電影而已。
(四)誓願不退:這是最要緊的。他發誓願:“我是為求佛法,就是怎麼樣困難,甚至於餓死、凍死,也不退失我的菩提心!”發這個願,沒有人供養我,那是最好的。不要貪圖供養,不要一天到晚想人家送一點什麼供養之類:“這可是我有道德了,我修行了!有人供養我了!”這就錯了!要發為求佛道的誓願,捨頭、目、腦、髓、身肉、手足,乃至軀命;像釋迦牟尼佛這樣子,發這種菩提願,永遠不退、不向後轉。好像捨利弗行菩薩道,眼睛挖出來,挖錯了,人家就給摔碎了,他便不行菩薩道了,這就是退了。我們在佛法裡邊,越困難,越不退,那才是真正求佛道的人。不容易啊!各位善知識!想求佛法,這是一件最難的事情,不是五分鐘的熱度,過了五分鐘之後就涼了。
(五)安住正行:安住,就是平安住在什麼呢?就是正行,不要行邪行。所謂“正行”,就是要利益人,不是利益自己。你盡有一種攀緣心,那就不是正行;你若沒有攀緣心,這就是正行。
(六)棄捨生死:把這個生死不要了;不要捨不了這個生死,認為我這個生命是最寶貴的,要好好地供養這個身體,好好地給它吃點好東西,或者給它買一點維他命補一補,或者買一點有營養的東西,來叫這個身體強壯一點。你叫它強壯,它可不叫你強壯;你這個身體越強壯,你的智慧就越衰弱。你的智慧衰弱,你這個身體強壯,那是假的;所以要棄捨生死,這生死問題不要緊的,生就生,死就死,把它看得很平常;但是你可要修行,你若不修行,說是生死沒有問題,那你就生了死,死了生,永遠也離不了生死。不看它重要,而且要修道,這才能了生死。
(七)慕樂涅槃:慕,是羨慕,我最歡喜這個涅槃的法了,所謂“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持戒就是要得到這個涅槃。
(八)得無纏心:什麼是無纏心?就是你心本來很有智慧的,菩提心也很大的,可是被纏住了;就是被十纏(貪、瞋、癡、慢、疑、身、邊、戒、見、邪),被這十種的東西,把你的心給纏住了。纏住了,智慧也生不出來了。那麼得到無纏心,就是把你心解脫了。
(九)得勝三昧。勝,就是和普通的三昧不同,是殊勝的這種定力。這種定力,呵!那真厲害,什麼亂也擾亂不了他。這種定是不可思議的,這是殊勝的一種定。
(十)不乏信財:有信心,這是你的一種財寶;若沒有信心,那你就是窮人。好像法師講法,你若沒有信心,就生不出來菩提心;生不出菩提心,你就等於窮人一樣。乏,就是“少”,不少信財。這信財多得很,很充足的;你充足信心,就等於是你有了財富了。
持戒有這十種利益,要是詳細講,是很廣泛的,現在是簡簡單單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