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师开示第3頁,共2556頁:

101.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二)世間人發心學布施的第一步    (81) 

102.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一)重視自己學佛的方向與初發心    (89) 

103.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門願    (89) 

104. 

 大寂尼師: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 引言    (77) 

105.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戒有世間戒與出世間戒之分    (94) 

106.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菩薩優婆塞戒(在家菩薩戒)    (62) 

107.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5、不飲酒戒    (66) 

108.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4、不妄語戒    (76) 

109.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3、不邪YIN戒    (113) 

110.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2、不偷盜戒    (71) 

111.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1、不殺生戒    (64) 

112.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受持菩薩優婆塞戒的基礎    (71) 

113. 

 大寂尼師:佛教「學戒」的意義 優婆塞五戒義 不持五戒的果報    (65) 

114. 

 大寂尼師:佛教「學忍辱」的意義    (96) 

115. 

 大寂尼師: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深入修行意義 「解脫道」四無量心定的修學意義    (63) 

116. 

 大寂尼師: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深入修行意義 在家居士修梵行的基礎    (73) 

117. 

 大寂尼師:靜修法師專訪 釋大寂(比丘尼)    (72) 

118. 

 大寂尼師:奉勸稱念觀音聖號者回向淨土、願生淨土    (132) 

119. 

 大寂尼師:解答初學之人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疑問    (119) 

120. 

 大寂尼師:禮佛忏悔的修行意義 禮忏問答    (78) 

121. 

 大寂尼師:淨土探究 下冊    (71) 

122. 

 大寂尼師:淨土探究 上冊    (74) 

123. 

 大寂尼師:什麼是般若波羅蜜?    (93) 

124. 

 大寂尼師:禅修、禅學、禅觀、禅定 (禅定波羅蜜)    (101) 

125. 

 大寂尼師:一佛名號開顯萬佛德行    (126) 

126. 

 大寂尼師:諸佛贊揚阿彌陀佛名號的遠因    (146) 

127. 

 大寂尼師:諸佛盡贊阿彌陀佛勸助生淨土的主因    (116) 

128. 

 大寂尼師:諸佛稱揚佛名的原因    (92) 

129. 

 大寂尼師:由禮忏法門啟開-發隨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難的修持問題    (92) 

130. 

 大寂尼師:禮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禮佛、忏悔「經忏、拜忏的修行意義及目的」)    (102) 

131. 

 大寂尼師:人天禮忏願(學習六度波羅蜜的前方便)    (60) 

132. 

 大寂尼師:如何證明你是一個初發心菩薩?    (81) 

133. 

 大寂尼師:菩薩的正確定義    (89) 

134. 

 大寂尼師:何謂菩提道?    (75) 

135. 

 大寂尼師:彌陀成佛大願的重心    (84) 

136. 

 大寂尼師:菩薩修行次第上冊 自序 目錄    (71) 

137. 

 大寂尼師: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125) 

138. 

 大寂尼師: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149) 

139.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裡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200) 

140. 

 大寂尼師:地藏菩薩之地藏菩薩本願經介紹    (131) 

141. 

 大寂尼師:無間地獄罪刑求一念間息苦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地藏菩薩為何能救「無間地獄」罪苦眾生?    (152) 

142. 

 大寂尼師:地藏菩薩連地獄都去救渡,末法的人道眾生更易救渡,這些大菩薩為何不來人間引渡?    (169) 

143. 

 大寂尼師:如何證明臨終往生淨土?    (201) 

144. 

 大寂尼師: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在臨終有因緣念佛?    (329) 

145. 

 大寂尼師:臨終、中陰身、作七、度亡開示(如何對往生的親友臨終開示)    (194) 

146. 

 大寂尼師:《佛說阿彌陀經》重點介紹 4.《阿彌陀經》所說「七日念佛」有兩種解釋    (216) 

147. 

 大寂尼師:《佛說阿彌陀經》重點介紹 3.注意阿彌陀經所說「七日念佛」的正知見    (184) 

148. 

 大寂尼師:《佛說阿彌陀經》重點介紹 2.同誦阿彌陀經念佛往生品位為何有高低不同?    (183) 

149. 

 大寂尼師:《佛說阿彌陀經》重點介紹 1.如何讀誦阿彌陀經才能啟發菩提心?    (109) 

150. 

 大寂尼師:死後助念難生淨土的實例    (136) 


首頁| 上頁| 下頁 | 尾頁|轉到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