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第148頁,共225頁:

7351. 

 蔡禮旭:如理如法去行善、去求,感應絕對是真實不虛    (4735) 

7352. 

 蔡禮旭:盡心盡力為自己的夫家去付出    (1811) 

7353. 

 蔡禮旭:學會節儉,累積福報    (4238) 

7354. 

 黃念祖:一切善行工夫境界總不如老實念佛念念相繼    (6224) 

7355. 

 蔡禮旭:不管是新郎還是新娘發自內心的這份承擔、這份承諾終    (1832) 

7356. 

 蔡禮旭:人生隨時隨地都在考試,都是我們心地的考試    (1605) 

7357. 

 蔡禮旭:言語確實是很容易造罪業    (1595) 

7358. 

 劉素雲:人健不健康不在你吃什麼    (16532) 

7359. 

 南懷瑾:講佛學的大居士臨終時手忙腳亂告誡還是老實念佛好    (9829) 

7360. 

 南懷瑾:脾氣與本事    (11119) 

7361. 

 蔡禮旭:要勇於承擔,也要量力而為    (1211) 

7362. 

 蔡禮旭:不要怕被人家問倒    (1495) 

7363. 

 蔡禮旭:夫妻是互相扶持、分工    (2111) 

7364. 

 蔡禮旭:自愛決定是從改正過失開始    (1353) 

7365. 

 蔡禮旭:絕對不可以聽自私自利人的話    (3022) 

7366. 

 蔡禮旭:肯認錯改過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及佩服    (1778) 

7367. 

 蔡禮旭:智者莫大於知賢    (1131) 

7368. 

 蔡禮旭:見人有錯不要指責要協助    (1235) 

7369. 

 蔡禮旭:房崔愧心    (1292) 

7370. 

 蔡禮旭:自己講出去的話要負責任是自敬    (1302) 

7371. 

 蔡禮旭: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005) 

7372. 

 陳大惠:要做壞事,家裡總出惡事、橫事    (8065) 

7373. 

 南懷瑾:生死之間(簡述怎樣做到中陰成就)    (14135) 

7374. 

 蔡禮旭:言語詳緩也是謙卑    (1823) 

7375. 

 蔡禮旭:讓人能受益才叫好人    (1182) 

7376. 

 蔡禮旭:念恩的人有福報    (2316) 

7377. 

 蔡禮旭:閨貞自守,克盡女道    (2791) 

7378. 

 方海權:地藏菩薩福報錄    (7049) 

7379. 

 方海權:原來念地藏菩薩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9477) 

7380. 

 果卿居士:人與人之間的恩怨產生於各個道中    (8348) 

7381. 

 鐘茂森:往生淨土的理論與事實    (7209) 

7382. 

 蔡禮旭:自己任何一個小的細節都要謹慎    (1839) 

7383. 

 蔡禮旭:調伏自己的浮躁進而調伏身邊人的浮躁    (1521) 

7384. 

 蔡禮旭:力量不夠不可以勉強    (1433) 

7385. 

 蔡禮旭:進谏的先決條件要信任    (953) 

7386. 

 蔡禮旭:審勢擇人    (1151) 

7387. 

 蔡禮旭:正確知見還要再加上足夠的做事經驗    (1066) 

7388. 

 蔡禮旭:找到脾氣大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2520) 

7389. 

 蔡禮旭:決定人生大事要用理智判斷    (1610) 

7390. 

 劉余莉:人最大的過失是傲慢奢侈    (1966) 

7391. 

 蔡禮旭:人要惜福,珍惜食物,你就會有福氣    (4800) 

7392. 

 蔡禮旭:修行首先要看得到自己的心態哪裡不對    (1300) 

7393. 

 蔡禮旭:反求諸己是要調伏掉推卸責任之心    (1100) 

7394. 

 蔡禮旭: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1314) 

7395. 

 劉余莉:最大的善是能夠改正自己的過失    (1224) 

7396. 

 蔡禮旭:把事情做熟練需要一個過程    (1220) 

7397. 

 蔡禮旭:學習要持續不斷    (812) 

7398. 

 蔡禮旭:人不只要有善行,還要有善念    (1561) 

7399. 

 方海權:什麼才是我們後世得福的本錢    (1771) 

7400. 

 趙樸初先生自己主持助念、“送往生”的詳細經過    (5021) 


首頁| 上頁| 下頁 | 尾頁|轉到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