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1.
唐仲容居士:從教理行果談佛法的思想體系 (1)
2.
唐仲容居士:人生四相 (21)
3.
唐仲容居士:實踐與現觀 (16)
4.
唐仲容居士:在現實中成佛的精要法門 (37)
5.
(64)
6.
唐仲容居士:關於佛學的本質 (39)
7.
唐仲容居士:悼念遍能老法師 (34)
8.
吳潤江上師: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五、清華大學恭請演講稿 世界佛教沿革略說 (38)
9.
吳潤江上師: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四、台中諾那精捨落成典禮演講稿 (28)
10.
吳潤江上師: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三、世界新專佛學社恭請演講稿 (36)
11.
吳潤江上師: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二、就任大慈佛社顯密導師升座演講稿 (32)
12.
吳潤江上師: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一、九龍諾那精捨落成演講稿 (43)
13.
吳潤江上師: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序 目次 (37)
14.
吳潤江上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61)
15.
吳潤江上師: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53)
16.
吳潤江上師:淨土法門開示集要 (61)
17.
吳潤江上師:發菩提心義訣 (61)
18.
吳潤江上師:六祖壇經講義 (53)
19.
吳潤江上師:淨土法門之鑰(又名:淨土心要) (73)
20.
吳潤江上師:密宗皈依真義 (64)
21.
吳潤江上師:八大人覺經講義 (74)
22.
其它:何等是首楞嚴三昧? (76)
23.
其它:談羅漢名稱及意義(鄭有為) (55)
24.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本書編輯說明 (52)
25.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4.獲得決定後勉勵修持的教誡 (52)
26.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5)應成派的獨特優勝處 (55)
27.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4)正見觀察圓滿的標准 (48)
28.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3)如何了知正見觀察尚未圓滿 (55)
29.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2)什麼是正見 (73)
30.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3.釋正見(1)必須修正見的原因 (47)
31.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3)生起菩提心的標准 (42)
32.
(107)
33.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63)
34.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2.釋菩提心(1)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56)
35.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4)是否具生起出離心的標准 (54)
36.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3)消除後世貪著的方法 (53)
37.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2)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 (71)
38.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二.正宗分 1.釋出離心(1)必須生起出離心的原因 (60)
39.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6.鼓勵聽聞 (46)
40.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5.立誓造論 (66)
41.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4.如何尋訪上師 (62)
42.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3.贊歎供養 (66)
43.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2.為什麼要學[三主要道] (53)
44.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一.序分 1.本文的說法上師與文字來源 (61)
45.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57)
46.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改正動機與觀察所修之法 (60)
47.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緣起 (65)
48.
賀繼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恩師昂旺敦振簡介 目錄 (65)
49.
其它:至尊·法幢吉祥賢著《宗義建立》之譯注研究(廖本聖) (60)
50.
任傑居士:現觀莊嚴論·選集要義釋(任傑 藏譯漢) (63)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